吴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宿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培育,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切入点,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推广“一照多址”“一证多址”“证照分离”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开拓新局面,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新型消费持续壮大。
一、主要做法
一是顶层设计引领融合方向。出台《宿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5年)》,聚焦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等五大领域,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园等四大平台,形成“政策+载体+产业”联动机制。推行“一照多址”改革,允许企业在同一区内跨登记机关备案经营场所,免去分支机构登记流程。
二是智能制造赋能实体经济。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激光光电、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耿车镇从废旧塑料加工到家具电商、激光产业集聚,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深度赋能“智改数转”,能耗下降,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三是场景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落实《宿迁市关于高水平打造“电商名城”若干措施的通知》、《宿迁市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组织电商企业参与“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重点培育家居用品、服装箱包等“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支持企业运用5G、VR/AR技术构建沉浸式消费场景,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融合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少,不足以支撑数字化办公、制造、销售反馈等流程。
二是人才短缺严重。受区位及本地高校较少因素影响,引进外部数字技术人才难度大,缺乏既具备数字技术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又了解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实融合优势。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区四园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布局激光光电1个特色产业,数据产业1个关键赛道,电子商务、微电子2个重点领域和平台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4个新增长点的“1124”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以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以数字经济产业园、数据要素产业园、微电子制造产业园、大运河数字科创产业园为支撑,各镇街多功能、多业态、多层级数创空间多点发力,深入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形成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新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发挥数据生产效能,提升绿色生产力。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锚定“宿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江苏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长三角数据要素价值共创先行区”目标定位,搭建数字宿城建设基本框架,重视新兴产业的技术应用,提升绿色新质生产力。在生产方式与生产环节上,注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应用,利用数据和网络降低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强化生态维护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发展责任与意识。
三是打造数字“大商圈”,推动商贸服务数字化。整体推进商圈数字商务、数字设施、数字服务、数字营销、数字环境、数字管理等“六大”场景应用创新。聚焦数字商圈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居民、游客、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畅、诚信的人居环境、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坚持政府推动,商圈核心企业带头,其他市场主体、经营主体上下联动、协同运作,探索形成政府指导的商圈联盟模式,全面推进商圈数字化试点改造。培育以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为重点的电商新增长点,组织企业开展“云购宿迁 乐享年货”、运河电商大会、外贸优品中华行、浪漫夏日消费季等活动。
四是引进数字高端人才,培养新型劳动者队伍。围绕数据价值化探索,深化政企合作,依托江苏钟吾大数据集团,加大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宿迁学院、开普云公司、京东网易、中科曙光等机构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数字经济一体化招商选资。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畅通高校与企业人才输送通道、签订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等措施,力求人才“毕业即就业”。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和创业支持。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电商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如对上述答复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区商务局 刘越 80976828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