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垂钓休闲运动为切入点 打造直播电商产业链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直播电商产业链发展,特别是在垂钓休闲运动赛道方面,立足本地实际,以“渔”为笔,打造王官集镇文创(渔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创新“文创IP+直播电商+产业升级”模式和非遗活化、数字赋能、跨境融合,推动传统渔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新引擎,绘就直播电商特色产业新画卷。
一、主要做法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文创+直播”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更好服务园区电商企业发展,园区引进专业化管理及运营机构,精选7名高水平专业人才组建“直播电商专业服务团”,有效开展中心建设、招商、管理、运营等工作。通过整合镇区的资产、资源、资金,成立王官集直播电商联合党支部,以渔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挥渔全链条产业链在带动群众就业、村集体增收等方面的“乘数效应”。建设配有完善设备的直播间17个,打造不同直播场景,有效满足企业直播需求。在渔具制造、渔具直播、赛事参与等方面,带动就业550余人。会同朱海片区联合党委共同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通过主播直播带货,将民宿、农家乐的特色和优势展示给观众,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整合各类帮扶资金入股园区标准化厂房、发展朱海片区文旅项目、成立劳务公司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带动当地农户就业。邀请昌升播商学苑在本地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课程,针对镇区内电商企业直播运营人员、意向居民开展系统培训,有效提高农户就业能力,切实解决企业相关人才需求。
二是强化产业集成,构建直播产业生态链。充分依托王官集镇朱海休闲垂钓基地和丰富的垂钓资源,围绕“一根竿钓起一片产业”这一充满创意与前瞻性的核心理念,精心打造集鱼养殖、鱼垂钓、渔具生产、渔具直播、渔装饰画、鱼特色餐饮、渔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渔全链条产业链。规划建设了1.3万平方米渔具直播基地,功能场所一应俱全,为产品展示和销售搭建了直观而生动的平台,让消费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产品魅力。围绕“培育100名主播、引进50家渔具销售企业”的宏伟目标,园区全力打造全国首家钓具云集散中心。目前,渔具展示展销中心、全国首家垂钓文化馆已建成,美人鱼钓具、必邦科技、欧路生物科技等渔具制造企业纷纷入驻。
三是深化品牌建设,激发直播产业活力。园区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引进钜鲲文化传媒等专业垂钓赛事运营公司,主打“来朱海 钓大鱼”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品牌。全年常态化举办的各类垂钓赛事多达40余场,在赛事现场,主播们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将赛事的精彩瞬间、垂钓的乐趣以及周边的美景实时传递给全国各地的观众,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家、能人大户参与直播大楼、标准化厂房建设,由钜鲲文化传媒统一承租、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吸引了更多直播电商企业和人才入驻。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集聚度不足。企业引进未达预期,缺乏碳纤维材料、智能渔具等核心制造企业,上游材料供应和下游智能装备配套不足,相较山东、浙江成熟渔具产业带,缺乏头部制造企业带动,难以形成“以大带小”的集群效应。
二是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渔具产业链急需“垂钓技术+电商运营+跨境营销”三栖人才,但现有主播、从业人员以本土草根为主,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导致直播内容同质化、转化率偏低,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链补链,构建全产业链生态。设立“垂钓装备创新中心”,聚焦碳纤维钓竿、智能渔具等高端产品研发,配套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引入日本东丽、德国西格里等全球碳纤维龙头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建立从碳纤维预浸料到成品钓竿的全流程生产线,形成年产100万支高端钓竿产能。成立渔具研发实验室,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发纳米涂层技术,提升钓竿灵敏度与耐用性,产品通过ISO/CE双认证。规划打造渔具产业园,引进智能渔线轮、电子鱼探仪等20家核心配套企业,形成“原材料—零部件—整机—电商”完整链条。
二是优化载体,打造“垂钓直播谷”。在朱海垂钓基地建设“前赛后厂”综合体,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千万的头部直播间,集成赛事直播区、产品体验馆、云仓配送中心,实现“直播下单—30分钟出库—全国主要城市次日达”高效物流;同步开发“垂钓+露营”主题套餐,配套建设星空帐篷酒店与渔具文化博物馆,实现文旅融合创新和游客到店转化率提升,年接待游客量力争突破80万人次。
三是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用”体系。设立“1+X”证书体系,与宿迁学院、开放大学、淮海技师学院等院校签订定向培养计划,开设碳纤维复合材料、跨境直播运营等特色专业,课程包含3个月工厂、基地实训,学员在实训之余可同时获得垂钓指导师、直播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年孵化100名垂钓领域专业主播、人才等。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电商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如对上述答复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区商务局 刘越 80976828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