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提升工业电商发展水平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宿城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电商名城建设”“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等相关要求,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全区完成电商网络零售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0.5%;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6亿元,同比增长142.5%。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载体建设,形成发展集聚效应。构建“1+5+N”电商产业集聚格局,以宿城区耿车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核心区”,联动王官集镇文化产业创业园、项里街道海峡两岸青年创客空间、幸福街道数创空间、支口街道领航创业孵化器等载体平台,推动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合作,有效提升电商及纺织服装等相关企业孵化、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快递配送“四基地”功能,打造综合服务高地,不断扩大产业集群优势。
二是聚焦招大引强,完善电商产业链条。将电商项目招引纳入全区招商引资考核体系,瞄准上海、杭州、深圳等电商发达地区,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以专题招商会等为契机,加大对知名电商平台企业的招引力度,鼓励具有集中研发、运营决策、集中销售等功能的独立法人机构落户在宿城。
三是优化政策支持,推动工业品跨境出海。出台针对电商、跨境电商的相应扶持政策,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对接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主流平台,引导家具家居、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国际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产品,探索开发“信保+担保”及运费、存货、仓单等融资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信贷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行业适配难度高,供应链存在对接障碍。工业电商用户群体复杂,大型企业采购需求高度定制化;中小型企业存在认知壁垒;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采购渠道,导致交易效率低下;部分工业电商平台技术基础薄弱,供应链管理存在挑战。
二是专业人才匮乏,缺乏专业培训体系。传统工业领域转型电商缺乏专业培训体系,导致从业人员对平台运营、供应链管理、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掌握不足。现有培训多侧重于短视频营销、店铺运营等基础操作技能,缺乏针对工业品采购、供应链金融等垂直领域的系统化课程。部分企业反映存在“不会用、不敢用”电商平台的情况,对线上采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较低。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建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加大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园区企业质态,持续推进园区企业规模化、集聚化、品质化发展。将提供跨境电商服务作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主要功能,辐射带动宿城经济开发区、运河宿迁港两大开放型经济主阵地快速发展,依托宿城经济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运河宿迁港跨境电商产业园(筹建),打造区域性跨境电商集聚区。
二是商产融合引导数字化转型。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技术领域和客户需求,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通过“直播+工厂”的方式开拓产品销量。推动本土纺织企业围绕跨境电商需求,向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延伸,布局自主品牌,拓展跨境电商销售渠道。积极对接亚马逊、希音等平台,开展专题招商、培训、营销推广等活动,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出口规模。引导家具家居产业带企业依托TikTok、Temu等新兴跨境电商平台布局新赛道,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家具家居产业竞争力。
三是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发展。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基金对产业链“双招双引”推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助推电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助力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抢占先机。
四是引才育才构建培育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及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开展跨境电商应用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培训,将跨境电商人才纳入我区电商人才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与宿迁学院经管院签订纺织服装、家具家居产业带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电商、跨境电商创业培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与电商、跨境电商先进地区的交流,深化在市场主体培育、开拓国际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常态化开展行业资源对接、主题沙龙及专业培训。加强电商、跨境电商高层次人才引进,鼓励深耕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宿城籍电商人才回归,打造扎根当地的专业团队,落实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政策。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电商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如对上述答复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区商务局 刘越 80976828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