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域布局,制度保障有高度。将加快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整体布局,畅通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对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意见反馈渠道,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范性文件政策清理工作,对10份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修改、清理到位。
二是规范用权,涉企执法有温度。依托“宿懿查”监管系统,积极推进“扫码入企”机制,确保“一企一码、亮码受检”。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收集汇总10个领域自由裁量规则,推动各部门依规合理执法。2025年以来重点执法部门办理涉企减轻处罚案件11件,减轻罚款金额约57万元,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0件,免于处罚约126万元。
三是多维延伸,法律服务有广度。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效能,制定5大类、20项法治护企清单,将“企业法治体检”与“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有机结合,在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建立“委员律师工作室”,锚定企业实际需求,提供精准有效法律服务。
四是多元共治,矛盾化解有力度。设立涉企矛盾纠纷调解“绿色通道”,成立宿城区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聚焦劳资等重点领域,降低涉企纠纷调处化解成本。出台《宿城区调解专家进村居进企业“双进”活动工作指引》,打造“法律服务+纠纷调处”复合型服务模式。今年以来,成功调解涉企案件597起,涉及金额800余万元,办理劳动者权益法律援助案件90件,涉及金额约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