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梅雨、台风、暴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高发季节,易引发洪涝灾害、中暑,造成环境、水源污染和病媒孳生,大大增加疫病爆发风险。高温高湿易造成疾病孳生,暴雨过后,易引发非洲猪瘟、禽流感、腹泻及炭疽等传染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最大限度减少夏季汛期影响,保障畜禽健康安全和生产稳定,特提出畜禽养殖提醒如下:
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物资储备
养殖场户要密切关注天气信息,特别是相关部门发布的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强化应急意识,做好防汛准备;要根据养殖规模等实际情况,贮备一定量的饲草饲料、药品及防洪设备等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二、提前加固圈舍、排除积水
要提前对畜禽圈舍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重点防范低洼地区雨水倒灌灾害。养殖场应认真清理或加深养殖场的排水沟渠,保证排水顺畅。同时应该进行养殖建筑设施的检查工作,及时修补加固漏水、不牢部位;及时储备排水泵等设施,及时抽排场内积水,防止圈舍漏雨内涝或坍塌等事件引起更大损失。此外要做好电路和设备检修,避免漏电触电。
三、加强环境控制
在多雨天气里,病菌、病毒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繁衍,养殖场户要迅速对过水地带畜禽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积水排净后,更要加强消毒工作。对可能被污染的场地道路、车辆、用具、物品等应选择合适消毒药物,进行彻底喷洒消毒,喷洒不漏死角,在灾后一星期内要一天一次定时消毒;同时要做好畜禽场的隔离工作,严禁灾后到外地调入畜禽,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饲养场。
四、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要强化灾后饲养管理措施,畜禽栏舍要保持通风控温、干燥、清洁卫生和安静的环境;要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当增喂一些多维、电解质及免疫增强剂等;牛羊等放牧牲畜,放牧时避免饮用被污染水;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因高密度饲养,影响畜禽正常生长。
五、确保畜禽饲料用水安全
由于雨天空气湿度大,饲料容易霉变,因此要重视饲料保管工作,应做好新旧料标识,保证饲料先进先用。饲料堆放应与地面和墙体保持10厘米左右的间距,防止地面或墙体渗水导致饲料变质。饲料饲喂前应仔细检查,不用霉变饲料饲喂畜禽,防止中毒。要少喂勤喂,尽量做到当次投喂的饲料当次吃完,以免饲料留在食槽中被烂泥、雨水污染,剩料也要及时清除,以保证清洁卫生。更要加强水源消毒,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严防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疾病,防止“病从口入”。
六、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要及时做好免疫预防,针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等疫病,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免疫,防止疫病发生。要规范处理死亡畜禽,对砸死、淹死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要防止人畜共患病,饲养人员注意穿工作服上岗,养成勤洗手习惯,特别是发现伤口要及时处理医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畜禽,防止感染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