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科技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关于政协宿迁市宿城区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号委员来信办理情况的答复
索引号 016180173/2025-00018 分类 文件、总结及其他   科技    其他
发布机构 宿城区科技局 公开日期 2025-06-30
文号 宿区科发〔2025〕7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关于政协宿迁市宿城区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号委员来信办理情况的答复

李伟伟委员:

您提出的 强化企业创新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来信 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是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坚强领导下,我区不断优化科技政策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优环境、引项目、强主体、建平台,通过多维度举措强化企业创新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政策引导,构建全链条扶持体系。为提升我区科技创新浓度,优化创新生态,壮大企业集群,提升平台能级,促进企业创新向产业链核心拓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区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引领带动作用,2022以来,我局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宿城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宿城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和《宿城区科技招商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了多个部门的具体任务,汇聚全区力量实施七大行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强化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打造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的“聚宝盆”。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4个,研究生工作站2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获批12江苏首台(套)重大装备26个产品获批省级两新推广目录省级以上科创载体数13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2024年,30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备案,21家企业通过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华工蓝天、天凯光电、水能金属3家高企获批省瞪羚企业,实现宿城区零的突破近三年,我区累计招引人才科技项目达153个,其中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有65个。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和绿港现代农业研究院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为全市首批,其中,绿港研究院获奖补金额200余万元并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华工蓝天、天凯光电、水能金属获批省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成效显著,入选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今年4月,宿城吴中科创飞地挂牌运行,吴中孵化、宿城转化”“吴中研发、宿城制造新模式落地进一步深化南北共建园区建设,科创飞地成果转化功能将有力推进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加快引流回宿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精准推进企业与高校配对,形成“产业链-高校院所”长期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科研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加强产业急需和前沿技术的分析研判,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征集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区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关键设备、核心器件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2024年,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项,规上企业研发支出首次超10亿元,全区专利授权1612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862件,比上年增加19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5件。今年以来,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组织先进光源研究院等单位申报省创新引擎计划另一方面,实施科创引翼产学研合作行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广泛收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主动对接高校院所,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供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标杆产业孵化载体,推进激光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质效,创建省级标杆孵化器。2024年,共组织40余家企业先后赴西安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扬州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在上海、大连、西安宁波等地举办4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城市赛组织3家企业参加宿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615”产业赛,包揽大赛前三名。通过各类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50余人,全区引进省科技副总”22转化科技成果50余项,江苏沃绿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6家高校院所联合申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批二等奖。今年以来,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10场,达成合作20项,柔性引进27名高层次人才申报科技副总,我区获批建设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

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科技局将深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企业发展和人才集聚提供坚强保障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一是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深入推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产品推广、人才培养、创新券等创新激励政策,推动区级层面产业发展、科技惠企政策全面兑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完善新型网络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科技配套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护航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行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室验室、新型技术研究院。推进激光装备国家级孵化器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创新能力,高效运营,多出成果;加快推进宿城吴中科创飞地实现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尽快引流回宿。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投资融资、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深化种子库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高企培育库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级培育模式,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全年组织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以上;力争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鼓励企业申报三首两新等创新产品,全年新增两新推广目录产品5个以上。

三是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对接沟通,争取可引领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拨投结合重点项目落户宿城。进一步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实施科创引翼产学研合作行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主动对接北航、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每年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个以上、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以上。聚焦“3+4”产业体系,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招商推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专题活动,招引落户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国内一流的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宿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如对上述答复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宿城区科技局 王伟 82960275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城区科学技术局

2025630

审核:周健

拟稿:王伟

编辑:李俊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