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环发〔2024〕12号
关于宿城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
张小伟等11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建设工作,结合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相关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情况。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情况。根据省、市水环境区域补偿相关工作方案,我区有8条断面列入区域补偿中,其中列入省级区域补偿有2条,分别是古山河245省道(宿迁市→洪泽湖)、西民便河G343民便河桥(宿迁市→洪泽湖);列入市域跨县区、跨功能区河流交界断面有6条,分别是西沙河朱圩大桥(宿城区→泗洪县)、古山河周力桥(市洋河新区→宿城区)、条堆河小店村七组桥(泗阳县→宿城区)、西民便河迎宾大道桥(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民便河富强中沟(市洋河新区→宿城区)、五河苗郑引河闸(市洋河新区→宿城区),纳入省、市区域补偿的断面河道基本涵盖了我区重要河道。此外,为了进一步压实镇街治水职责,我局在各断面所在河道流经的相邻镇域设置区级考核断面,建立定期监测、定期通报机制,每月对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上报区攻坚办纳入月度考核积分,并将断面达标率列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中。
(二)水质监测预警情况。为做好我区水质预警预报,建设宿城区宿城污染防治指挥平台,截至目前,我区共包含9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中国考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省考水质自动监测站5个,市考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不断加强水质自动站基础安全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耳目”作用,实现污染事件快速识别、迅速处置。同时全面开展水质手工加密布点监测工作,加强对重点河流沿线、支流开展巡查采样,加大手工采样频次,精准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及时开展溯源排查,不断提高监测效率,提升预警能力。
(三)生态专项资金情况。截至目前,2024年宿城区已争取上级生态专项资金2823.73万元,其中市区减污降碳返还及奖励资金2528万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295.73万元。根据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结合宿城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能力建设要求,已及时将市区减污降碳返还及奖励资金分配至项目,重点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17个年度重点工程项目。
二、下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积极向上争取环保专项资金。为助力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积极申请生态环保类资金,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对接,吃透政策,精准发力,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推进会,指导实施单位做实做细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成功率,为打赢我区碧水攻坚战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二)加大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中扬片区水质提升工程区财政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72.01万元,十六号中沟项目中央专项资金268.86万元,共计540.87万元,目前我局已申请拨付301万元,尚余239.87万元未进行资金申请。区财政局实际拨付资金80万元,下一步区财政局将积极筹措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同时我局将及时对接做好剩余资金申请相关事项。
(三)不断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和流域上下游县(区)的分工与合作,不断健全联防联控水污染防治机制,共同推进流域上下游保护与治理、联合执法检查、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处置,持续改善我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四)积极开展多元化补偿方式探索。充分应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发挥企业在生态保护补偿中的积极性,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促进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
衷心感谢你们提出的建议,希望今后继续得到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努力改进和做好工作,全力推动全区水污染防治工作。
如对上述答复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单位:宿迁市宿城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张静静
电话:80971932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迁市宿城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