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文件
宿公分发〔2022〕44号
关于宿城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3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
卢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居民小区安保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小区安保工作,坚持科技赋能、力量联动、综合治理,全力压降居民小区案件发生,不断提高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主要工作情况有:
一、坚持党建引领,建立联动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将支部建到小区的总体部署,主动谋划、积极协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走专群结合路线,推动党员社区民警到居民小区网格党支部任职,担任网格党支部副书记兼网格长,充分发动小区保安、专业保安及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到矛盾调解、风险隐患排查、基础信息采集、紧急求助等工作中,多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居民小区保安联勤联防,同时不断健全完善网格化巡防、联动工作、指挥调度、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联勤联防机制。目前,全区所有小区保安全部纳入联勤联防范畴,主城区联勤小区巡防图全部上墙,增配了300余部联勤联防C31专用对讲机,通过加强警情研判、预警提示、指挥调度等,提高巡防针对性,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获取线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全区居民小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上级测评中位居全市前列。
二、坚持科技助力,织密技防网络。近年来,分局将智慧小区建设列为智慧公安重点项目,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有效织密了居民小区智能防护网。全区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在132个居民小区安装了LED屏、网络音响、可视对讲、监控设备、车辆抓拍等显示和智能采集设备8000余套,接入“西楚云”大数据智慧管控平台,构建了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作的居民小区合成管控机制,初步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事过留痕”,形成了组织严密、联动迅捷、智能高效的小区防控体系新格局。去年以来,全区八大类案件破案率100%,命案全破,刑事案件、接触类侵财类案件破案率分别超过40%和60%,位居全市第一。
三、强化研判分析,做到精准施策。为了全面分析居民小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依托分局情指中心成立了基础防控中心,通过定期编发警情、案件通报、考核评比等方式,推动居民小区治安防控不断深化。通过对全区居民小区近三年的发案情况进行系统研判分析,对全区案件多发小区开展重点整治,梳理小区常见多发“可防性案件”,逐一制定防范措施,确保创建整治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精心制作《居民小区技防物防设备调查表》,组织社区民警、辅警,逐一走访,逐项核实小区物防技防配备设置情况,为后期硬件整改投入提供支撑。同时主动加强履职调查,制作《民意调查表》,组织社区民警、辅警和网格员在开展“一标多实”基础信息采集的同时,发放调查表,了解居民小区保安日常巡查、门卫值守等情况,为后期重点监督检查提供依据,为做好针对性防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坚持服务民生,拓展便民内涵。分局通过安装在居民小区前端的网络音响、LED电子屏,推送音视频宣传信息,播报通知通告和各类安全防范知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将公安宣传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结合“公安微警务”等网络载体,实现公安业务网上报备、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反馈,满足小区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公安业务的需求,同时,鼓励居民“治安问题随手拍、随手传”,激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小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犬类管理问题,分局组织专职巡查队及流动宣传车强化日常巡查,对相关警情、投诉集中多发的小区,组织街道社区、城管等部门强化联合宣传整治、加大处罚力度,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重点整治,营造更加卫生、安全、文明的小区生活环境。
加强小区安保、提升小区居民安全感是民心所系、民生所在,特别是当前部分小区还存在案件易发多发、安防设施落实、管理力量缺位等实际问题,我局将进一步围绕提高小区治安防范能力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深化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依托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范畴的有利契机,加强智慧安防小区常态化管理、运维保障机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周界防护、单元门禁和窨井盖、配电室等部位物联网感知前端设备建设力度,提高小区技防设施的覆盖面。二是持续深化保安队伍规范管理。不断推动各派出所落实管理责任,推动辖区保安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明确专人负责保安员队伍的日常管理,着力会同城管等职能部门加强居民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推进保安队员统一招聘、上岗培训及着装,优化岗前培训,提高服务和保卫能力。三是持续深化力量整合。依托社区党支部进一步整合社区民辅警、网格员、志愿等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安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形成管理合力,主动会同物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小区治安质态和技防设施运行情况检查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重大安全隐患和防范漏洞。
如对上述答复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庞丽敏,电话:82163330。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