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宿城区防洪预案 | ||
索引号 | 321302/2016-00310 | 分类 | 应急预案 水利、水务 其他 |
发布机构 | 宿城区政府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宿 城 区 防 洪 预 案
一、基本情况
㈠区域概况
宿城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沂沭泗流域下游,东与宿豫区顺河镇隔运河相望,南以泗洪县金锁镇、曹庙为邻,西与睢宁县接壤,北与宿豫区井头乡相连,是宿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区内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面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41.2米,位于宿迁节制闸,最低点海拔13.2米,位于洪泽湖边中扬镇范集居委会附近。宿城区北托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境内中运河、废黄河贯穿南北,防洪任务十分繁重。
气候条件,宿城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913毫米,丰水年达1400毫米,枯水年只有500毫米,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近70%,极易形成集中暴雨,春季则多旱,是易旱易涝、水灾频繁地区,历史上易旱易涝,旱涝矛盾十分突出。
区境内洪泽湖挡浪墙,骆马湖城区段二线堤防,宿迁闸下中运河堤防,古黄河段两侧堤防,西民便河区境内两侧岸线,河道堤防是防汛工作的重点。
㈡洪、涝水特征和灾害
1、洪水特征
淮河流域1931年出现历史上最高洪水位16.25米(洪泽湖),1954年出现建国后最高洪水位15.23米(洪泽湖)。沂、沭河、南四湖洪水的特征是源头近、历时短,最大峰高,来势凶猛,骆马湖库容小,使骆马湖汛期水位涨势迅猛,导致新沂河行洪、中运河加大泄洪量或骆马湖退守宿迁大控制,直接影响到城区防洪。沂沭泗流域主要站洪水频率计算成果表及历史大洪水组成分析表如下:
沂沭泗流域主要站洪水频率计算成果表
洪峰流量为秒立米,洪量以亿立方米计
|
河名
|
站名
|
流域面积(km2)
|
统计年份
|
年数
|
洪水要素
|
特征值
|
各种重现期的洪峰、洪量
|
备注
|
||||||||||
均值
|
cv
|
cs/cv
|
1000年
|
500年
|
200年
|
100年
|
50年
|
20年
|
10年
|
5年
|
3年
|
||||||||
沂河
|
沂河
|
临沂
|
10100
|
1730-1912
|
46
|
qm
|
5800
|
0.95
|
2.5
|
41100
|
36700
|
31000
|
26700
|
22400
|
16800
|
12800
|
8760
|
6200
|
1982 |
1914、1916-1921
|
46
|
w3天
|
5.5
|
0.85
|
2.5
|
33.9
|
30.5
|
26
|
22.7
|
19.2
|
14.8
|
11.6
|
8.25
|
6
|
|||||
1923-1924
|
46
|
w7天
|
9.2
|
0.85
|
2.5
|
56.8
|
51.1
|
43.5
|
37.9
|
32.2
|
24.8
|
19.3
|
13.8
|
10
|
|||||
1931-1937
|
46
|
w15天
|
13
|
0.80
|
2.5
|
74.5
|
67.3
|
57.7
|
50.6
|
43.3
|
33.8
|
265
|
19.4
|
14
|
|||||
1939、1947
|
46
|
w30天
|
17.8
|
0.80
|
2.5
|
102
|
92.2
|
79
|
69.2
|
59.3
|
46.3
|
36.3
|
26.5
|
19.4
|
|||||
1950-1975
|
|
|
|
|
|
|
|
|
|
|
|
|
|
|
|||||
沭河
|
沭河
|
大 |
4350
|
1730、1881
|
44
|
qm
|
2700
|
0.85
|
2.5
|
16600
|
15000
|
12800
|
11100
|
9150
|
7290
|
5670
|
4050
|
2900
|
|
1918-1921
|
44
|
w3天
|
2.7
|
0.85
|
2.5
|
16.6
|
16
|
12.8
|
11.1
|
9.35
|
7.3
|
5.7
|
40
|
2.9
|
|||||
1923-1924
|
44
|
w7天
|
4
|
0.85
|
2.5
|
24.7
|
22.2
|
18.4
|
16.5
|
14
|
10.8
|
8.4
|
60
|
4.4
|
|||||
1926、1931-1937
|
44
|
w15天
|
5.5
|
0.80
|
2.5
|
31.5
|
28.5
|
24.4
|
21.4
|
18.3
|
14.3
|
11.4
|
8.2
|
6
|
|||||
1939、1947
|
44
|
w30天
|
7
|
0.80
|
2.5
|
40.1
|
36.3
|
31
|
27.2
|
23.3
|
18.2
|
14.3
|
10.4
|
7.5
|
|||||
1950-1975
|
|
|
|
|
|
|
|
|
|
|
|
|
|
|
|||||
运河
|
南 |
南四
湖出 |
31368
|
1703、1730
|
30
|
w7天
|
17
|
0.80
|
2.5
|
97.4
|
88.1
|
75.5
|
66.1
|
56.6
|
44.2
|
34.7
|
25.3
|
18
|
|
1921、1926
|
30
|
w15天
|
27.3
|
0.80
|
2.5
|
156.4
|
141.2
|
121.2
|
105.9
|
90.6
|
71
|
55.7
|
40.7
|
30
|
|||||
1931、1937
|
30
|
w30天
|
31
|
0.80
|
2.5
|
178
|
161
|
138
|
121
|
103
|
80.6
|
63.2
|
46.2
|
36
|
|||||
1951-1974
|
|
|
|
|
|
|
|
|
|
|
|
|
|
|
|||||
运河
|
骆 |
骆马 |
55773
|
1951-1974
|
24
|
w7天
|
12
|
0.75
|
2.5
|
170
|
154
|
133
|
117
|
101
|
70.7
|
63.4
|
47
|
34
|
|
1951-1974
|
24
|
w15天
|
55
|
0.75
|
2.5
|
292
|
265
|
229
|
201
|
173
|
137
|
109
|
80
|
63
|
|||||
1951-1974
|
24
|
w30天
|
71
|
0.7
|
2.5
|
348
|
318
|
276
|
244
|
212
|
170
|
136
|
104
|
79
|
沂沭泗流域主要站历史大洪水来水组成分析表
a:沂河临沂站 洪量以亿立方米计
洪水起讫时间
|
沂河临沂站
|
上游干支流
|
||||||
洪水天数
|
洪水量
|
新沂河葛沟站
|
枋河角沂站
|
蒙河高里站
|
||||
水量
|
占总量(%)
|
水量
|
占总量(%)
|
水量
|
占总量(%)
|
|||
1955.7.10-7.18
|
9
|
7.44
|
3.2
|
43
|
3.27
|
44
|
|
|
1956.9.4-9.13
|
10
|
9.46
|
4.52
|
48
|
3.8
|
40
|
|
|
1957.7.17-7.24
|
8
|
17.85
|
10.13
|
57
|
5.5
|
31
|
|
|
1960.8.17-8.21
|
5
|
6.86
|
3.41
|
50
|
1.94
|
28
|
0.7
|
10
|
1963.7.19-7.22
|
4
|
9.36
|
5.96
|
64
|
2.55
|
27
|
0.63
|
7
|
1970.7.23-7.29
|
7
|
12.83
|
5.83
|
45
|
5.2
|
40
|
|
|
1974.810-8.23
|
13
|
19.55
|
10.55
|
54
|
5.28
|
27
|
1.42
|
7
|
b:新沂河沭阳站 洪量以亿立方米计
洪水起讫时间
|
新沂河沭阳站
|
上游干支流
|
||||
洪水天数
|
洪水量
|
新沂河嶂山闸
|
老沭河新安站
|
|||
水量
|
占总量(%)
|
水量
|
占总量(%)
|
|||
1963.7.20-8.18
|
30
|
72.8
|
52.4
|
72
|
8.6
|
12
|
1963.7.12-9.9
|
60
|
121.3
|
90.9
|
75
|
10.5
|
9
|
1970.7.23-8.21
|
30
|
53.5
|
43.5
|
81
|
8.6
|
16
|
1970.7.19-8.5
|
17
|
38.3
|
26.6
|
70
|
8.1
|
21
|
1974.7.26-8.24
|
30
|
78.5
|
59.5
|
76
|
11.5
|
15
|
c:大运河运河镇站 洪量以亿立方米计
洪水起讫时间
|
大运河运河镇
|
上游干支流
|
||||||||
洪水天数
|
洪
水
量
|
不牢河蔺家坝闸站
|
伊家河新河头闸站
|
韩庄运河韩庄站
|
邳苍分洪道林子站
|
|||||
水量
|
占总量 |
水量
|
占总量 |
水量
|
占总量 |
水量
|
占总量 |
|||
1957.7.16-8.14
|
30
|
33.1
|
11.7
|
35
|
1
|
3
|
8.8
|
27
|
|
|
1957.7.15-9.12
|
60
|
54.9
|
21
|
38
|
1.9
|
4
|
17.8
|
32
|
|
|
1963.7.30-8.28
|
30
|
41.5
|
4.5
|
11
|
7.5
|
18
|
8.8
|
21
|
8.6
|
21
|
1963.7.20-9.17
|
60
|
69.2
|
11.2
|
16
|
14.3
|
21
|
16.2
|
23
|
13.6
|
20
|
1974.8.2-8.31
|
30
|
34.1
|
0.1
|
0.3
|
2.1
|
6
|
11.5
|
34
|
9.8
|
29
|
1974.7.7-8.18
|
12
|
17.7
|
0
|
0
|
0.37
|
2
|
3.8
|
22
|
7.1
|
40
|
2、历史大洪水概况
历史大洪水概况表
单位:流量(m3/s)、水位(m)
河 道
|
站 点
|
1957
|
1963
|
1974
|
1990
|
||||
流量
|
水位
|
流量
|
水位
|
流量
|
水 位
|
流 量
|
水 位
|
||
中运河
|
皂河闸
|
909
|
|
920
|
|
1240
|
|
535
|
|
|
宿迁闸
|
|
|
983
|
|
1040
|
25.47上
20.05下
|
751
|
|
新沂河
|
嶂山闸下
|
|
|
2640
|
22.66
|
5760
|
22.98
|
3620
|
21.48
|
|
沭阳站
|
3710
|
9.09
|
4150
|
9.21
|
6900
|
10.76
|
4890
|
10.85
|
骆马湖
|
杨河滩
|
|
23.15
|
|
23.87
|
|
25.47
|
|
23.45
|
据史料记载:
⑴一九三一年洪水
1931年6~9月,淮河流域普降大雨,以7月份暴雨最大,普及流域四省,其中以淮河上、中游,淮南山区、洪汝河、颖河颖河下游、皖北、苏北里下河一带较集中。雨区达20多万平方公里,140个县(市),占淮河流域73%。
淮河各主要站最高水位:正阳关24.76米,蚌埠20.41米,五河19.1米,浮山18.44米,中渡14.35米。洪泽湖出现最高洪水位达16.25米。从6月中旬涨水,11月份洪水才退尽。从涨水到退水,正阳关和蚌埠均超过4个月。据分析计算洪峰流量:蚌埠站为8730立方米每秒,浮山为16100立方米每秒,中渡为16200立方米每秒,中渡最大30天洪水量为500亿立方米左右。
该年由于雨期长、雨量多,造成全流域罕见的大洪水。上、中、下游普遍成灾,中游堤防普遍漫决,下游里运河东堤全线溃决。造成巨大灾害,据统计全流域受灾总面积6400万亩,灾民近2000万人,死亡约22万余人。
⑵一九五四年洪水
1954年6月4日至8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自6月4日开始淮河流域普降大雨,其中以7月份雨量最大,安徽省史河上游的吴店,雨量为1265.3毫米。暴雨笼罩的范围:1000毫米等雨线为1600平方公里,800毫米等雨线为1.65万平方公里。造成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淮河干线王家坝站,7月23日,水位29.59米,流量9600立方米每秒;正阳关,7月26日,最高水位为26.55米,鲁台子洪峰流量为1270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三河闸,8月6日,泄量为10700立方米每秒,高良涧闸泄量为800立方米每秒。1954年8月,洪泽湖出现15.23米最高洪水位。有近300万人投入抗洪斗争,对淮河干堤、运东堤、洪泽湖大堤、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及高良涧等,进行了加高、加宽、加固,合理调度,运用已建成的山谷水库和沿淮行蓄洪区,使治淮初期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保住了淮河重要堤防、京浦铁路、工矿区、淮南市、蚌埠市及苏北里下河等广大地区的安全。但由于洪水过大,且历时长,致使淮北大堤在禹山坝和毛滩分别于7月27日和31日决口,形成严重洪涝灾害。全流域被淹农田431万公顷,其中河南省139万公顷,安徽省202万公顷,江苏省90万公顷。
⑶一九五七年洪水
本年7月份由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副高西南偏南气流与北侧的西风带偏西气流在淮河流域北部的长期维持,以致三次高空涡切变造成沂沭泗水系上游的大洪水。
从7月6日到26日淮河流域北部共有三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其中沂沭泗水系出现7次暴雨,相应沂河、沭河连续发生数次洪峰。7月6日至8日降雨的暴雨中心在沂河、沭河及南四湖湖西。沭河崖庄次雨量208.9亳米, 湖西复程188.8毫米,该次降雨基本上集中在6日一天。7月9日至16日出现一次更大范围的降雨,出现大片暴雨区,次雨量普遍300毫米以上,沂沭泗地区现多处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暴雨区,角沂、蒋自崖、黄寺次降雨量分别达561.0、530.8和514.7毫米。7月17日至26日在前次降雨尚未全部停止时又再次出现大降雨过程。暴雨先在淮河水系沙颖河上游,随后向东扩展到沂沭泗地区。最大暴雨中心出现在南四湖湖东,泗水、蒋自崖、邹县次降雨时分别为404.2、329.5和285.8毫米。
沂沭泗河本年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洪水,沂河、沭河连续出现6、7次洪峰。沂河临沂站7月13日、15、19日三次洪峰均在10000秒立米左右,其中19日最大洪峰流量达15400秒立米。经分沂入沭和邳苍分洪道分洪后,沂河华沂站20日洪峰流量为6420秒立米,沭河彭古庄(大官庄)11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为491秒立米,经新沭河分泄2950秒立米后,新安站最大洪峰流量为2820秒立米。南四湖汇集湖东、湖西同时来水,最大入湖流量约为10000秒立米。泗河书院站24日最大洪峰流量为4020秒立米,远远大于建国至今各年最大洪峰。南四湖南阳站25日出现最高水位为36.48米,微山站8月3日最高水位36.28米。由于洪水位来不及下泄,南四湖周围出现严重洪涝,中运河运河镇站承汇南四湖下泄洪水及邳苍区间部分来水,7月23日出现最高水位为26.18米,相应的洪峰流量为1660秒立米。骆马湖在没有闸坝控制、又经黄墩湖蓄洪的情况下,7月21日出现最高水位为23.15米。新沂河沭阳站21日出现最大流量为3710秒立米。根据水文分析计算,本年南四湖30天洪量为114亿立米,相当于80年一遇。河临沂三天、七天、十五天洪量分别为13.2、26.5和44.6亿立米,均为建国以后最大。沭河大官庄三天、七天、十五天洪量分别为6.32、 12.25和18.5亿立米,除三天洪量小于以后的1974年外,其它均为历史最大。骆马湖十五天、三十天洪量分别为191.2 和214亿立米,都居建国以后首位。
1957年,沂沭泗流域出现超设计标准洪水,有78.80万亩地受灾,死5人,伤8人,倒塌房屋10767间,减产粮食2500万斤。黄墩湖滞洪,保住了下游废黄河以北约600万人口、1000万亩土地的安全。
⑷一九六三年洪水
本年7月、8月沂沭泗水系连续阴雨且接连出现大雨、暴雨造成沂沭泗水系大洪涝。
7月份,江苏徐淮地区及山东沂沭河月雨量超过400毫米,暴雨中心分布在沂蒙山区,最大雨量蒙阴附近前城子月雨量为1021.1毫米。7月份在上述地区一般出现五天以上暴雨,其中7月18日至22日受台风低压造成暴雨强度增大,沂河东里店、大棉厂次降雨量分别为437.3和385.8毫米,其中大棉厂19日一天降雨量为272.5毫米。8月份沂沭泗水系南四湖周围、邳苍地区连续多次暴雨,南四湖、邳苍地区月降雨均在300毫米以上。
沂沭泗水系本年7、8两个月的总雨量为历年最大、占汛期总雨量的90%。由于本年暴雨时空分布不一,又因1958年以来山区修建了不少水库,所以本年来发生的洪水其洪水量很大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对全流域造成的洪涝成灾面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沂、沭河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沂河临沂站7月20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为9090秒立米(经水库还原计算后为15400秒立米),7月下旬后又连续出现6、7次洪峰,但流量均在4000秒立米以下。沭河大官庄7月20日洪峰流量(总)为2570秒立米(经水库还原计算后为4980秒立米)。根据水文分析计算,临沂站三天、七天、三十天洪量仅次于1957年,分别达13.1、20.3和40.2亿立米,沭河大官庄十五天、三十天洪量分别为11.1和14.5亿立米,仅次于1957、1974年。南四湖各支流本年洪峰流量均不大,河书院站最大洪峰流量为691秒立米,但南四湖三十天洪量达50亿立米,仅次于1957、1958年。本年南四湖二级坝已经建成,南阳8月9日最大水位为36.08米,微山8月17日最高水位34.68米,都仅次于1957年。邳苍地区本年三十天洪量为49亿立米,比1957年大20亿立米,比1974年差0.1亿立米。中运河运河镇8月5日出现最大流量为2620秒立米。骆马湖8月3日在退守宿迁大控制后出现最高水位23.87米,汛期实测来水量为150亿立方米,大于1957年同期来水量。还原后骆马湖三十天洪量为147亿立米,仅次于1957年。嶂山闸8月3日最大泄量2640秒立米,新沂河沭阳站7月21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4150秒立米,7月31日洪峰流量为4080秒立米。
1963年发的洪水,其洪水量很大而洪峰流量不是很大,但对沂沭泗整个流域造成的洪涝成灾面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由于退守骆马湖迁防洪控制线,避免了黄墩湖滞洪。受涝灾面积67.22亩,其中重灾12.5万亩,减产粮食5000万斤;倒塌房屋98337间,部分损坏房屋75596间,致伤458人。
⑸一九七四年洪水
本年8月受12号台风影响,沂沭泗水系的沂河、沭河、邳苍地区出现大洪水。降雨过程从8月10日起至14日结束,暴雨集中在11~13日,沂沭河出现南北向的大片暴雨区。12日暴雨强度最大。13日暴雨中心区移至沂沭河,李家庄一天降雨为295.3毫米,14日降雨逐渐停止。
8月中旬的暴雨造成沂沭泗水系大洪水,洪水主要来自沂河、沭河、邳苍地区,与1957、1963年等相比,沂河、沭河本年同时大水,且沭河洪水超过历年。7月份及8月份上旬,沂沭河降雨比常年偏多,暴雨后沂河临沂8月13日早上从79秒立米起涨,14日凌晨出现洪峰流量10600秒立米,当天经分沂入沭彭家道口闸和邳苍分洪道江风口闸先后开闸分洪后,沂河港上站同时出现洪峰,流量为6380秒立米。沭河大官庄站14日同时出现洪峰,新沭河流量为4250秒立米,老沭河溢洪堰为1150秒立米,由于沭河暴雨出现在中游,莒县洪峰流量小于1957、1956年,而大官庄洪峰为历年最大。老沭河新安站在上游及分沂入沭来水情况下,14日出现洪峰流量为3320秒立米。邳苍地区处于暴雨中心区边缘,加上邳苍分洪道分泄沂河来水,中运河运河镇出现建国以后最大洪峰流量3790秒立米,最高水位26.42米。骆马湖在沂河及邳苍地区同时来水情况下,嶂山闸16日最大下泄流量为5760秒立米,同日骆马湖退守宿迁闸控制,16日晨骆马湖杨河滩出现历年最高水位25.47米。新沂河沭阳站16日晚出现历年最高水位10.76米,相应的最大流量为6900秒立米。本年沂沭泗水系洪水历时较短,南四湖来水不大。根据水文分析计算,沂河临沂还原后的洪峰流量为13900秒立米,三天洪量与1957、1963年接近,而七天、十五天洪量差较大。沭河大官庄还原后的洪峰流量为11100秒立米,相当于百年一遇,三天洪量为历年最大,七天、十五天洪量仅次于1957年。邳苍地区七天、十五天洪量,均超过1957、1963年为历年最大。
1974年大水,骆马湖出现历史上最高洪水位25.47米,由于新沂河、中运河充分发挥排洪作用,宿迁控制线发挥重要的御洪作用,加上人民群众顽强抗洪排涝,使黄墩湖免遭滞洪,一度受淹农田40万亩,仅有14万亩成灾,粮食总产仍高于上一年,因退守宿迁大控制,沿骆马湖迁出3217户、18135人,被洪水冲倒房屋10467间,淹没农田32319亩。
⑹二00三年洪水
本年从6月21日至7月25日,全区先后发生10次大的降雨过程。降雨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罕见的,为近43年来之最。根据市气象局统计,6月21日至7月22日,市区降雨787毫米。最大日降雨量发生在6月30日,市区降雨139.9毫米;其次是7月2日,市区降雨124.6毫米。时段最大降雨量6月30日至7月4日,市区降雨573.2毫米。7月19日下午5时左右,全市遭受了暴风雨的袭击,20多分钟市区降雨9毫米,并伴有7-9级大风。
自6月21日以来,沂沭泗上中游局部地区降雨,上游来水不大,骆马湖从7月3日超过汛限水位,7月18日10时最高水位达23.27米。6月23日,沂河、运河相继来水,入湖流量790立方米每秒,7月18日8时最大入湖流量达到2508立方米每秒,截止7月25日,入湖总量约17亿立方米。嶂山闸从7月3日开始泄洪,泄洪流量504立方米每秒,7月17日最大泄洪2640立方米每秒。截止7月25日,共泄洪约16.16亿立方米。新沂河从7月15日超过警戒水位,7月17日10时最高达到10.71米,接近历史最高水位(历史最高水位74年,沭阳站水位10.76米,行洪流量为6900立方米每秒)。
一个多月来的连续降雨,造成我区农业、林业、渔业、水利等均损失严重。据统计,原宿城区范围内一乡一镇四个街道办共有7.2万亩农田受灾,其中有6.5万亩因涝成灾,3.5万亩绝收。有8.4万株杨树受灾,2.325万株树木倒伏,0.57万株折断;0.3万亩鱼塘被冲毁,1200平方米网箱被冲毁。徐淮路、女贞路、环湖路路基不同程度塌方,古黄河堤防也大面积崩塌。19日下午的暴雨中伴随而来的龙卷风更是带来了严重灾害,瞬间树倒屋塌,沿线高压线和电缆线杆基本全倒。全区共有2132户住宅受淹,213间房屋倒塌,毁坏涵闸21座、排涝站2座、圩堤44处、10.1公里。
㈢现状工程
1、
洪泽湖周边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调洪蓄水的巨型水库,承担淮河中上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洪水,经洪泽湖(总库容135亿立方米)调蓄后,主要由三河闸下泄经淮河入江水道入长江。其次由高良涧闸下泄经苏北灌溉总渠东注黄海。大洪水时,还可以由二河闸经淮沭河相机分泄部分洪水入新沂河,以减轻洪泽湖滨湖地区和洪泽湖大堤的防洪压力。洪泽湖正常蓄水位13.0米,警戒水位13.5米,防洪水位16.0米,相应库容111.2亿立方米。
洪泽湖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我区境内沿湖堤防长17.8公里,现有工程标准堤顶高14.5~15.5米左右,顶宽4米左右,绝大部分圩堤未达到设计标准,前无林台,后无戗台,堤坡未做防护工程,不能抗御14.5米洪水位。目前防洪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滞洪撤退道路大多为土路面;二是避洪楼尚未开始实施;三是桥涵不配套,一些通湖河道无挡洪闸,易发生倒灌漫溢,形成灾害;四是通讯系统和预警网络等非工程设施不健全;五是沿湖圩区排涝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机泵群体老化,农田受湖内高水位影响,田间作物受渍,产量低下,排涝降渍负担重;六是沿湖周边五条通湖河道上的涵闸闸门、启闭机、防护工程不同程度损坏。
2、骆马湖二线
骆马湖二线堤防长36.9公里,区境内长11.8公里,堤顶高程27.3至28.0米,顶宽8.0米,由沂沭泗骆马湖管理局负责管理。骆马湖二线堤防防汛标准无明显提高,宿迁闸下至幸福电灌站长3000米,堤后低洼,水位达26.0米时,堤内外水位高差达5.5米,该段为汛期宿迁退守大控制时重点防守地段。
3、中运河
中运河境内段(宿迁闸下)长45.22公里,堤顶高程21.3米至21.7米,顶宽4至6米。中运河设计行洪能力1000立方米每秒,相应宿迁闸下设计水位20.90米。1974年宿迁闸最大行洪流量1040立方米每秒,相应闸下水位20.05米。由于河流弯曲,下座湾迎溜,加之船行波影响,河岸冲涮严重,堤防上存在险工隐患较多。
3、古黄河
古黄河境内段河道长55.5公里,堤防总长92.7公里。古黄河自1992年徐洪河开通后,隔断了与上游的联通,已不再有客水入境,但区境内黄河仍要承受上游73平方公里滩地来水和市区9平方公里雨污水的排入,现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现黄河城区段无水文站点,无法及时通报水情。此外,由于下游淮阴区内窑河闸的下泄流量只有100立方米每秒,致使涝水下泄流量严重不足,遇暴雨涝水得不到及时排出,对城区和市区的防洪构成严重威胁。
4、城区
城区规划用地面积64平方千米,城区人口约19.6万人,中运河、古黄河贯穿城区。目前城区防洪主要依靠骆马湖宿迁大控制、中运河堤防及有关挡洪闸作为外围屏障。骆马湖宿迁控制线部分堤段堤顶宽度只有6.5米左右,大部分堤段无护砌工程。骆马湖二线双庄镇支口段98年大水时曾出现纵向裂缝,宿迁闸至幸福电灌站段3000米堤身陡峭,堤后低洼。老城区排涝主要靠城南电排站和黄河排涝站,抽水能力不足15秒立米,与需求排涝流量22.8秒立米,差距明显。此外,宿城新区因古黄河、西民便河等排涝河道排涝标准低和清水河以南排水系统没有整治,导致约12平方公里面积排水不畅,雨水没有出路。
5、涵闸、泵站工程
我区的涵闸、泵站工程大部分都建于60、70年代,由于管养不利,长期带病运行,老化破损严重,不能充分发挥防洪除涝作用。如:①城南排涝老站建于1981年,装机12台套,目前机泵设备已严重老化,严重影响泵站的正常运行。 ②大碾排涝站:该站电动机系70年代产品,老化严重、能耗大、易烧毁,水泵泵体由于磨损,造成流量降低,且无维修价值,变压器也因受潮锈蚀报废,造成泵站不能正常排涝。③五河闸:无管理房与操作室,中孔罗杆弯曲,闸体钢筋混凝土炭化削落,钢闸门及启闭设备严重锈蚀老化,汛期危及当地安全。
6、防汛重点和难点
⑴、洪泽湖:洪泽湖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我区境内沿湖堤防长17.8公里,现有工程标准堤顶高14.5~15.5米左右,顶宽4米左右,绝大部分引河圩堤未达到设计标准,前无林台,后无戗台,堤坡未做防护工程,不能抗御14.5米洪水位,是汛期防汛的一大难题。
⑵、城区排涝:根据宿迁市城市防洪除涝规划,城区排涝模数为4.0秒立米每平方公里,共需排涝流量22.8秒立米,而目前老城区排涝流量不足15秒立米,排涝能力明显不足。此外,宿城新区因古黄河、西民便河等排涝河道排涝标准低和清水河以南排水系统没有整治,导致约12平方公里面积排水不畅,雨水没有出路。
⑶、防汛通讯:通讯系统和预警网络等非工程设施不健全。
⑷、防汛经费:工程配套建筑和维修经费严重不足。
二、预测预报
宿城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洪水特性、防洪工程等情况,因区划范围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行政辖区内,没有条件独立完成以上有关的预测预报工作,只能以市测报为准。对台风监测和预报台风的路径、强度、影响范围等均参考市测报消息。
三、防洪调度
㈠防洪调度原则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79号文件规定,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4.5米时,圩区滞洪,届时还将参照当时的水情、雨情的发展趋势,由国家防总确定运用时机。
㈡调度方案
1.在洪泽湖水位在13.5米以下时,灌溉总渠照顾渠北排涝,利用淮沭河东西偏泓早泄700至800立方米每秒,发挥淮沭河抽洪泽湖底水的作用。
2.当洪泽湖水位超过13.5米时,灌溉总渠服从排洪,总渠与废黄河排洪1000立方米每秒。
3.预报洪泽湖水位可能超过14.5米以上时,入江水道要尽量多泄;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米时,淮沭河泄量逐步加大到1000至2000立方米每秒。1985年国务院批转水电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即国发[1985]79号文指出:“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4.5米时,滨湖圩区滞洪”。1986年7月水电部又在“关于洪泽湖滨湖圩区滞洪水位问题的复函”(86)水电管字第30号文,再次明确洪泽湖滨湖圩区仍按蒋坝水位14.5米滞洪为宜。届时还将参照当时水情雨情的发展趋势,由国家防总确定运用时机。
4.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5.2米,入江水道加大到12000立方米每秒。如三河闸下区间雨大,高邮湖水位达到9.5米或遭遇台风时,三河闸适当控制下泄,确保里运河大堤安全,分淮入沂要尽量多走。
5.当淮河遭遇特大洪水,入江水道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水位达到15.3米,预报上游来量仍然很大时,为了尽量推迟或避免渠北分洪,并确保洪泽湖大堤安全,淮沭河应通过人为努力,力争行洪3000立方米每秒。
6.当洪泽湖水位达15.3米时,预报湖水位可能要超过16.0米时,由国家和省决定,要抢做渠北分洪临时工程,做好分洪准备。遇到淮沂并涨,控制分淮入沂流量。
7.当洪泽湖以上淮河干流发生特大洪水,三河闸、二河闸按标准走足,而洪泽湖水位上涨到17.0米,仍有上涨趋势时,应开放灌溉总渠北侧、废黄河南侧之间的夹道地区分洪入海,以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开放灌溉总渠北侧地区泄洪,需经国务院批准。
㈢调度权限
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4.5米时,圩区滞洪,届时还将参照当时的水情、雨情的发展趋势,由国家防总确定运用时机。区防指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并组织实施区内正常防汛防旱工作。
四、排涝调度
㈠城南电排站
正常情况下,当宿迁闸下中运河水位在18.3米以下时,城南自排涵洞自排。当闸下水位超过18.5米时,由区机电排灌管理处负责及时关闭城南自排涵洞,并开机进行强排。当进水池水位超过18.5米时,不能自排或自排而进水池水位继续上涨时,立即架机强排,根据上级防指预报水情和指示,由区防指组织实施。
㈡黄河电排站
当进水池水位达到23.0米时,立即开机排水。由区防指组织实施。
㈢新区南海路和黑海路电排站
当进水池水位达到19.2米时,立即开机排水。由区防指组织实施。
㈣开发南区电排站
当进水池水位达到19.6米时,立即开机排水。由区防指组织实施。
㈢沿河圩区
古黄河、西民便河、通湖河道等沿岸低洼圩田排涝,应遵循高低水分排的原则,尽最大可能争取自排,当圩外水位较高时,不能自排时,要及时关闭各圩口闸,开机进行强排。汛期要组织好护堤人员和排涝机泵,由沿线各乡镇组织实施。
五、防御洪水措施
㈠防洪工程监测
汛期内,流域性河湖堤防、涵闸、泵站等重点防洪工程,由工程管理单位和所在乡镇街道联合负责安排正常巡回检查,对险工险段均安排专人负责监测,并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区防指汇报。
㈡防汛指挥组织
为了保障全区防汛防旱工作的开展,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宿城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并根据全区防汛任务的特点,区防汛防旱指挥部下设四个分指挥部,即城区、古黄河与民便河、洪泽湖和中运河分指挥部。
㈢防洪抢险
境内流域性河湖堤防指令包干到所属乡镇街道防守,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河湖防守民力安排见下表:
骆马湖二线大堤防守民力表
表1
防守单位
|
防 守
地 段
|
警戒水位
|
设计水位
|
超标准水位
|
||||||
水 位
|
抢险队个数
|
人 数
|
水 位
|
抢险队个数
|
人 数
|
水 位
|
抢险队个数
|
人数
|
||
双庄镇
|
境内段
|
25.0
|
2
|
1000
|
25.3
|
6
|
3000
|
25.5以上
|
全力以赴
|
|
河滨街道办事处
|
境内段
|
25.0
|
1
|
500
|
25.3
|
4
|
2000
|
25.5以上
|
全力以赴
|
中运河堤防防守民力表
表2
防 守 单 位
|
防守地段
|
行洪流量(米3/秒)
|
||
600~700
|
700~800
|
800~1000
|
||
洋 北 镇
|
境内段
|
500人
|
1500人
|
全力以赴
|
郑 楼 镇
|
境内段
|
500人
|
1500人
|
全力以赴
|
幸福街道办事处
|
境内段
|
200人
|
500人
|
1000人
|
项里街道办事处
|
境内段
|
200人
|
500人
|
1000人
|
洪泽湖堤防防守民力表
表3
防守
单位
|
堤防长度
(公里)
|
湖水位(米)
|
||
13.5
|
14.5
|
14.5以上
|
||
中扬镇
|
17.8
|
3500人
|
5000人
|
滞 洪
|
古黄河堤防防守民力表
表4
防 守 单 位
|
防守
地段
|
河水位(米)
|
||
23.0
|
23.5
|
23.6以上
|
||
双 庄 镇
|
境内段
|
300人
|
500人
|
1000人
|
南 蔡 乡
|
境内段
|
500人
|
1000人
|
1500人
|
洋 河 镇
|
境内段
|
500人
|
1000人
|
1500人
|
洋 北 镇
|
境内段
|
500人
|
1000人
|
1500人
|
郑 楼 镇
|
境内段
|
500人
|
1000人
|
1500人
|
仓 集 镇
|
境内段
|
500人
|
1000人
|
1500人
|
幸福街道办事处
|
境内段
|
300人
|
500人
|
800人
|
项里街道办事处
|
境内段
|
300人
|
500人
|
1000人
|
古城街道办事处
|
境内段
|
100人
|
150人
|
200人
|
㈣通讯联络
邮政、电信、移动通讯等部门负责所辖区域通讯设施的防汛安全,确保通讯畅通及时,准确传递水情、雨情、工情、灾情、气象和防汛信息;做好抵御特大洪水和通讯两手工作。通讯采用有线和无线同时运行。
㈤防汛物资储备及调运
1、防汛物资储备
区防汛物资主要存放在小杨庄码头、骆马湖沿线、黄河电排站和各乡镇的水利站,共存储块石6500.15吨,土工布6800平方米,
编织袋15万只,木材26.8立方米。具体情况详见宿城区主要防汛物资储存情况表:
宿城区主要防汛物资储存情况表
物资
名称
|
存放地点
|
物资数量
|
责任人
|
备 注
|
|||
小计
|
省
|
市
|
区
|
||||
块 石
|
|
6500.15吨
|
2301.23吨
|
2098.92吨
|
2100吨
|
|
|
|
小杨庄码头
|
|
|
1000吨
|
|
金 军
|
|
|
骆马湖二线大堤支口乡段
|
|
|
|
1000吨
|
李昌贤
|
|
|
中运河右堤洋北夏口段
|
|
1301.23吨
|
|
|
金 军
|
2004年区划调整后,5月份从原宿豫县接收块石1901.23吨,12月份经省、市防指批准,核销块石600吨
|
|
中运河右堤洋北团结站
|
|
1000吨
|
|
|
金 军
|
2004年区划调整后,从宿豫区交接的块石
|
|
中运河右堤洋北小鬼塘段
|
|
|
211.92吨
|
|
金 军
|
2004年区划调整后,5月份从原宿豫县接收块石361.92吨,12月份经省、市防指批准,核销块石150吨
|
|
中运河右堤大捻村段
|
|
|
500吨
|
|
金 军
|
2004年区划调整后,从泗阳县交接的块石
|
|
中运河右堤小黄庄段
|
|
|
387吨
|
|
金 军
|
2004年区划调整后,从泗阳县交接的块石
|
|
中运河右堤窑厂段
|
|
|
|
1100吨
|
金 军
|
2006年张渡段堤防抢险调用300吨
|
土工布
|
区中运河管理所
|
6800m2
|
|
|
6800 m2
|
金 军
|
2006年新区排水及张渡段堤防抢险调用1200平方米
|
编织袋
|
速能达彩色印刷包装公司
|
15万只
|
|
|
15万只
|
董 军
|
代 储
|
木 材
|
|
26.8m3
|
|
|
26.8 m3
|
|
|
|
支口敬老院
|
|
|
|
5.5m3
|
李昌贤
|
51根木桩、138块板材
|
|
区中运河管理所
|
|
|
|
21.3m3
|
金 军
|
2006年新区排水调用50根,结余合计297根木桩
|
2、防汛物资调运
区防汛物资由区防指安排落实,原则上分级调运,总体上服从市防指统一调运。
㈥洪泽湖周边滞洪运用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79号文件规定: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4.5米时,圩区滞洪。届时还将参照当时水情、雨情的发展趋势,由国家防总确定运用时机。为了加强滞洪区撤退工作的领导,确保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内群众及其财产有计划、有秩序地安全转移,市、县(区)、乡、村、组自上而下成立洪泽湖周边滞洪指挥机构,洪泽湖周边滞洪由市防指协助省防指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实施。
1、洪泽湖周边滞洪爆破实施
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4.5米,上游来量继续加大,国家防总参照当时水情、雨情的发展趋势确定滞洪时,洪泽湖周边圩区实施分批爆破滞洪。
2、滞洪工作布置
根据雨量和上游洪水来量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预报洪泽湖水位可能超过14.5米时,发出滞洪准备警报,做好一切防汛抢险滞洪撤退及安置等准备工作。
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3.5米(尚咀水位13.8米),并预报湖水位继续上涨时,沿湖防洪堤加强防守,同时在险工险段准备好抢险物资,加大堤防巡查力度。当蒋坝水位达到14.0米(尚咀水位14.3米)时,组织人员日夜值班,对沿湖病险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对个别险情重大的圩区,老弱病残人员可提前转移。
当洪泽湖蒋坝水位已达14.3米,上游来量继续加大时,发出滞洪行动警报,开始防汛抢险、撤退行动,相应滞洪圩区进行重点防守,老弱病残、大牲畜、贵重物品、重要文物资料开始撤离滞洪区,所有指挥人员就位,现场办公,并组织抢险队伍及劳动力加固险工险段,同时组织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及动员工作,提前做好撤退准备。
3、人员转移及安置
区辖滞洪区内现有人口7.2万人及大量的粮食、牲畜等财物。根据第一保人,第二保大牲畜,第三保财物的原则,洪泽湖滞洪分四批撤退,当湖水位达到14.5米(尚咀水位14.8米),并预报湖水位继续上涨,上级决定圩区实施滞洪时,中扬、屠园两个乡镇4个圩区第一批群众撤退;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8米(尚咀水位约15.0米),并预报湖水位继续上涨时,中扬、屠园两个乡镇4个圩区第二批群众撤退;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5.2米(尚咀水位约15.5米),并继续上涨时,中扬、屠园两个乡镇6个圩区的第三批群众撤退;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6.0米(尚咀水位约16.2米),并预报湖水位继续上涨时,中扬、屠园、仓集三个乡镇7个圩区,以及16.0~17.0米之间的平原及坡地的群众最后一批撤退。
⑴、撤退道路:滞洪区内现有撤退道路11条,计95.5公里。目前,滞洪区内撤退道路主要以乡、村道路为主,标准低、质量差、路面窄、一般路面宽只有3~4米,因此,要确保人口密度较高的圩区内人员及其财产在接到了滞洪警报后安全转移,要加强撤退道路管理,交通部门必须对滞洪区内所有撤退道路进行检查,加以疏通,确保撤退运输车辆畅通无阻。
⑵、对口安置原则:按照村民居住点的不同位置,不同情况,制定各村转移安置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秩序、有准备地转移,以对口转移安置为主,尽量减少高地搭棚临时安置数量,安置地点主要是转移到非滞洪区的村庄对口安置,其次转移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及废黄河滩地,还可利用河湖大堤临时避洪,但不得影响防汛和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
⑶、分批撤退计划:按“三先、三后、一留”原则对滞洪区由人员及财产进行分批撤退转移,即先老弱病残者,后体格健壮者;先人员后物资;先群众后干部;组织民兵留守,负责抢险,处理撤退转移的善后工作,留守民兵最后撤出滞洪区。
⑷、交通工具:由于撤退道路标准低、质量差、路面窄,因此交通工具主要以滞洪区内手扶拖拉机为主,适当辅以调配车船等交通工具,调配的汽车主要负责滞洪区内人员及物资转运工作,船主要负责留守人员撤退救援工作。⑸、物资器材主要用于临时转移到高岗地、山坡、河堤等高地上的群众、现场指挥人员、医疗队需搭盖工棚,以及抢险等所需的物资器材和车船运输需要的油料(详见附表)。
附表:
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撤退安置所需设备器材计划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说明
|
计划来源
|
1
|
帐篷
|
万顶
|
0.314
|
5户1顶,每村5顶,每乡10顶
|
省调拨
|
2
|
生活煤
|
万吨
|
107
|
每人每天0.5公斤(一月)
|
市47吨、宿城区60吨
|
3
|
应急灯
|
只
|
110
|
每村5只,每乡20只
|
省调拨
|
4
|
小型发电机
|
台
|
15
|
2kw每台以上,每乡5台
|
省调拨
|
5
|
运输船只
|
条
|
40
|
|
市10条、宿城区30条
|
6
|
冲锋舟
|
只
|
30
|
每乡10只
|
省安排
|
7
|
汽车
|
辆
|
44
|
每村2辆,每乡10辆
|
市20辆、宿城区24辆
|
8
|
汽油
|
吨
|
50
|
|
省调拨
|
9
|
柴油、机油
|
吨
|
120
|
船只、拖拉机用,其中机油占4%
|
省调拨
|
10
|
手机
|
只
|
80
|
每乡10只,市县30只
|
省安排,市、县、区租用
|
11
|
汽艇
|
只
|
3
|
指挥船(每乡1只,市县指挥部)
|
市3只、
|
12
|
救生衣
|
万件
|
0.72
|
每10人一件
|
省调拨
|
13
|
消炎药
|
万片
|
100
|
|
|
14
|
饮用水
|
吨
|
120
|
|
|
15
|
漂白粉
|
万吨
|
20
|
|
|
4、救灾防疫
①生活安排
群众转移后,生活砌灶用砖每户计划125块,生活用煤每人每天0.5公斤,粮食由指挥部指定乡镇粮管所按每人每天0.75公斤发给,并且安排一定数量应急灯等物资。在避洪楼上人的生活拟用船及时送发食品茶水等。
②治安保卫工作
治安保卫工作由市、区公安局和人武部负责,乡级由人武部长、派出所所长负责组成治安保卫小组。村级由民兵营长、治安主任负责,组成不少于20人的村级治安保卫队伍,并分工抓好所属各级治安保卫工作。滞洪后,每个乡组织50人巡逻队,由乡级指挥机构指挥维持滞洪区治安保卫工作。
③卫生防疫工作
由卫生局负责,组建巡回医疗队,并于第一批人员撤退时,进驻对口安置乡镇开展工作。安置乡镇卫生院负责接纳转移群众的住院治疗。村级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防疫队伍,并分工做好各级防疫工作。
六、责任制
㈠、行政首长负责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要求,区分别成立了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指挥部指挥人员如下:
宿城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由区委副书记、区长谢新松担任;
城区防汛分指挥部指挥由副区长周立保担任;
古黄河与民便河防汛分指挥部指挥由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陶沙担任;
洪泽湖防汛分指挥部指挥由副区长刘培禄担任;
中运河防汛分指挥部指挥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继文担任;
㈡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职责
1、负责全区防汛防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各分防汛防旱指挥部和区各部门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行使统一指挥职权。
2、负责全区水情调度及防汛抢险组织、防汛物资储备使用、防汛防旱经费的使用管理等指挥协调工作。
3、掌握全区水情、工情、险情,研究制订全区防洪预案、水情调度方案和区管的水利工程抢险应急方案。
4、协调处理与邻县间在防汛防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5、加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建设,保证办公室正常开展工作。在汛情紧张时,要有指挥或副指挥坐阵指挥,确保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6、及时准确地向市防指及区委、区政府汇报防汛防旱、抗洪抢险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重大的问题,当好参谋。及时做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㈢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防汛防旱工作是社会公益事业,事关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各分指挥部要按照宿城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防洪法》有关规定,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共同搞好宿城区的防汛防旱工作。
1、发展计划局
协调安排防洪工程建设、水毁工程修复的资金和电力、油料等抗洪抗旱物资。
2、建设、交通局
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作,组织城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负责抢险救灾物资调运,以及滞洪、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运输;按照防汛要求,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的防洪安全;负责处理本系统阻水桥梁、码头等障碍;汛情紧张时,根据防汛要求,通知船只限速行驶直止停航;协同公安部门,保证防汛抢险救灾车船的优先通行。
3、财政局
负责及时安排和调拨防汛防旱、抢险救灾、防汛岁修及除险加固工程配套资金,督促区级自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并监督使用。
4、农林局
核查农业灾害情况,负责农业遭受洪涝旱灾后救灾,生产恢复以及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5、水务局
负责防汛防旱工程的行业管理。
①提供雨情、水情、旱情及水情预报,做好防汛和抗旱水源的调度,制定全区抗灾工程措施。
②负责流域性水利工程、电排站的防汛检查,组织防洪抢险及水毁工程的修复。
③提出防汛抗灾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方案。
④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区属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
⑤加强与省、市防指及有关单位的联系,协调防汛工作。
⑥负责汛情、工情、灾情综合汇报以及防汛防旱指挥部日常工作。
6、公安分局
①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汛期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
②依法查处盗窃、哄抢防汛防旱物资及破坏水利、水文、通讯设施的案件,打击犯罪分子,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
③遇特大洪水,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退和转移,保护区内国家财产和群众财产安全。
④协助做好河湖清障及抢险救灾的通讯工作。
7、民政局
掌握灾情,及时上报,负责洪涝旱灾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
8、经济贸易局
负责储备省、市、区有关部门联合下达的防洪抢险所需物资,供应和协调防汛抗灾所需商品,根据需要组织超出计划的货源,做好防汛抢险和生产救灾的调运工作,汛情紧张时,有储备任务的单位要日夜值班,做到能够随时调出,认真搞好本系统的防汛工作,防范低洼易涝地区商品和物资遭受损失。
9、环保分局
负责水质监测,及时发布水源污染严重的水质情况通报,做好污染水源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10、粮食局
灾区内的粮食要优先收购,汛期要做到边收购边运出,同时负责防汛抢险救灾特殊时期的用粮调度,保证供应。
11、卫生局
做好灾前药品储备、供应和调运工作,落实灾中救治、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各种流行疾病的发生。
12、人武部
参与领导并支持抢险救灾工作,指导、督促各乡镇组织好民兵抢险队伍,确保拉得出,能战斗,听指挥,不怕苦。
㈣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执行国家有关防汛防旱的方针、政策,负责全区防汛防旱工作的行业管理。
2、组织制订防御洪水、重点工程抢险、抗旱对策方案和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
3、制订重点地区雨涝积水调度方案,并协调实施。
4、组织防汛防旱工作检查,督促河湖清障及险工险段的处理和水毁工程的修复。
5、分析和掌握气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变化情况,进行水情预报,提出防御水旱灾害措施,及时提供决策,做好抗旱水源的调度。
6、负责防汛抗旱经费、物资、设备的计划编报和安排管理工作。
7、规划和管理全区防汛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
8、统计编报全区水旱灾损失、抗旱抢险、水毁工程修复等基本情况。
9、通报各类防汛防旱信息。
10、具体工作由以下各组分工负责:
①综合组:做好防汛地防旱及抗灾及救灾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灾情统计、宣传报道工等工作;确保防汛地抢险救灾工作的通信畅通。
②工程组:负责工程安全运用方面的技术指导,工程抢险方案的拟定,现场抢险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③财供组:负责防汛抢险、抗灾救灾资金的调度、使用管理及监督等工作;负责防汛抗灾救灾物资的调配供湖工作;负责防汛抢险抗灾救灾时后勤保障、社会治安和交通运输车辆调度等工作。
㈤防汛分指挥部职责
1、城区防汛分指挥部
①做好城区的防洪除涝工作,确保城区安全。
②做好骆马湖二线的防洪安全工作。
③做好防汛物资储备。
2、古黄河、民便河防汛分指挥部
①保证古黄河、西民便河堤防及穿堤建筑物的防洪安全。
②负责沿线圩区排涝
3、洪泽湖防汛分指挥部
①做好洪泽湖挡浪墙、通湖河道堤防及其配套设施的防洪安全。
②做好滞洪区内人、财、物的转移安置工作。
③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
4、中运河防汛分指挥部
①做好中运河堤防及穿堤建筑物的防洪安全。
②保证骆马湖二线堤防及穿堤建筑物的防洪安全。
③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㈥区领导及防汛抢险人员责任制
宿城区2016年度防汛人员责任制
工 程
名 称
|
总负责人
|
行 政
负责人
|
防 汛
技 术
负责人
|
工程管理
负 责 人
|
职 责
|
城
区
|
周立保
|
田先锋
戚法苏
陆 军
韩玉美
唐 涛
朱具忠
王永彬
张则贵
|
戚法苏
|
朱作文
|
1、
做好城区的防洪除涝工作,确保城区安全;
2、
做好退守宿迁大控制的准备工作,确保安全退守宿迁大控制;
3、
保证城南、黄河两排涝站安全正常运行;
4、
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
|
古
黄
河
西
民
便
河
|
陶 沙
|
陆 军
蒋思路
赵明春
张玉军
张光耀
施 勇
周本席
徐 平
韩福殿
蔡 民
郭永生
|
蒋思路
|
刘 军
|
1、
保证古黄河、西民便河堤防及穿堤建筑物工程防洪安全;
2、
负责沿线圩区排涝工作;
3、 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
洪
泽
湖
|
刘培禄
|
刘月峰
朱振方
徐金书
朱绍军
孙家龙
|
刘月峰
|
赵 泳
|
1、做好洪泽湖挡浪墙、通湖河道堤防及其配套设施的防洪安全。
2、做好滞洪区内人、财、物的转移安置工作。
3、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
中
运
河
|
赵继文
|
张心理
陆启宇
张威亭
马 毅
桂 晓
徐 平
邵发宇
项贤平
金 军
|
金 军
|
张家才
|
1、
保证中运河堤防及穿堤建筑物的防洪安全;
2、
负责沿线圩区排涝工作;
3、
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
㈦抢险责任制
1、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汛前对辖区主要河道、水库、堤防的险工险段等防汛工程,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在除险加固堵缺复堤的基础上,制定防洪抢险方案,明确重点,明确抢险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2、乡镇防汛指挥部要认真做好防守抢险民力的组织、落实与培训工作,将抢险队伍登记造册,各乡镇的防守民力见第四章第二节防守民力表。
3、当主要防汛河道、湖、库达到警戒水位时,各级防汛指挥部的主要负责人及工程防汛责任人要亲自到现场指挥,并组织人员上堤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当水位到达设计水位时,各级政府要全力以赴,分工把守,并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组织抢险队、突击队,严密防守 ,一旦出现险情,要立即进行抢险。
㈧堤防巡查责任制
在汛期,对堤防、涵闸、小水库、大中型泵站等建筑物的险工隐患进行巡查。
1、组织巡逻队伍执行巡查任务,并按工程情况,配备巡查力量,实行定员、定岗、定位。巡查人员对一般险情要及时处理;对重大险情除了采取必要措施外,还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
2、建立巡查制度,做到白天、黑夜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严格执行交接班、汇报、联络制度。
3、掌握巡查方法,对有灌木丛的防洪堤防,每20米砍出一条通道。有条件要砍清所有灌木丛,以利对大堤从迎水面、堤顶、背水面进行全面的巡查。对建筑物应按工程内容、工程部位逐项巡查,严禁出现空白点。做到“三清三快”:即险情查清、信号认清、报告说清;险情发现快、报告快、处理快。
4、对重要工程及险工段,当地党政干部要随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全力以赴参加防守,做好协调工作。
5、防守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对国家、集体及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坚持24小时防守制度。
6、建立防守值班制度,履行交接班手续,对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做详细记录,记录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7、对重要险工段要安排足够人员防守,保证在出险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确保万无一失。
㈨防汛物资管理责任制
1、防汛物资实行分级分部门储备使用和管理的办法,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重视和加强防汛物资的管理工作,确保防汛抢险的需要。
2、各级防汛物资部门和有关储备单位应处理好经营与防汛物资供应、储备的关系,切实做好各项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
3、防汛物资要保质、保量、按时、定点,各储备单位应按照各级防汛指挥部下达的防汛物资储备任务,认真细致落实,及时将储备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及各级防指,各主管部门要认真检查落实。
4、严格遵守防汛物资分级负担原则,分清防汛物资使用范围,严格防汛物资调拨手续,凡区指定储存的防汛物资,根据防汛抢险需要,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安排调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和处理。
5、对储存的防汛物资,各储备单位要分区分类存放,标志要明显,存放物资要科学、整齐,便于收货和发货、维护和盘点,要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物资储备无差错、无丢失、无损坏、无霉烂变质,确保防汛抢险时正常使用。
6、历年结存的防汛物资,要加强管理,定期翻晒。每年汛前要进行质量检查、维护保养,对霉烂变质的物资分级负责进行更新;汛后,对防汛物资的使用情况要进行全面整理,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汇报并补办抢险时紧急调用的物资的核销手续。
㈩企业自保责任制
1、企业内部要安排防汛值班,有领导带班,确保防汛指令、信息通畅。
2、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防汛除涝应急预案。
3、企业要根据实际,自身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以供本单位抢险救灾应急用。
4、企业负责自己所占用或影响的堤段等防洪工程的防汛责任,不得麻痹松懈,确保防洪安全。
5、平时协助堤防管理部门搞好工程管理,禁止一切有害于堤身安全的现象的发生。
6、建立健全防汛组织,落实好防汛抢险人员和度汛措施,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7、当洪水达到警戒水位时,应及时派人上堤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十一)防汛防旱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
1、值班人员要积极工作,任劳任怨,发扬不怕苦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努力学习业务,熟悉业务,精益求精,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2、及时掌握全区主要河道的水情、工情及防洪排涝抗旱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做好传真、电话、电报接收记录以及水情、雨情、气象预报记录,及时上传下达。反映情况准确无误,对职责范围内能处理的问题要果断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在10分钟内向领导汇报,重大问题立即汇报,如因工作马虎出现差错,贻误时机,要追究责任。
4、坚守岗位,有事请假,不得擅离职守,坚持24小时日夜值班。
5、带班领导应坚持吃住在机关,全天值班,以便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做好交接班手续。
7、做好文件资料收集和保管保密工作,防止泄密。
(十二)灾情统计责任制
1、及时向乡防汛指挥部了解灾情。
2、准确如实地填报灾情统计报表。
3、灾情报表要经领导审核盖章后,方可向市防指和区委、区政府报送。
4、灾情统计报表要按市防指规定的时间报出。
5、遇重要灾情,要做好一天一报。
6、要积极同民政、交通、农业等部门联系,争取全面掌握情况。
7、认真执行《统计法》的规定,杜绝瞒报、漏报、虚报灾情现象的发生。
(十三)防汛防旱工作请示、报告制度
1、防汛防旱工作事关大局,各级防指要将重大情况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防指请示汇报。
2、防汛防旱工作的部署和灾情上报,要履行正常的请示、审批程序。
3、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要定期向指挥部领导汇报。
4、遇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情,要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汇报。
5、区防汛成员 单位及防办室各组对防汛防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定期向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6、在防汛防旱工作紧急情况,区防指派出的工作组,要将防汛防旱信息以书面形式向区防指办公室每天汇报一次。
(十四)防汛防旱工作会商制度
1、为了及时通报防汛防旱信息,便于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及时了解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由指挥部负责人召集防汛防旱指挥组成人员(各位指挥长、成员单位负责人),通报情况,研究对策,会商处理防汛防旱事务。
2、遇设计标准以内洪水或一般干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应每月对防汛防旱事宜进行一至两次会商。
3、遇超标准洪水或较大干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应每周进行一次会商,在紧急情况下,由指挥决定每天进行一次会商。
4、每次会商时,各成员单位应总结本单位的防汛防旱工作情况,交流信息,提出防汛防旱工作的各项建议,供领导决策。
5、防办室工作人员(包括各成员单位指定的联络员)按照分工职责,根据指挥部会商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由防办室统一召集,及时会办处理防汛防旱工作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