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宿城视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一把手”述法

区工信局2024年度述法报告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5-08

宿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 倪前宝

2024年,本人严格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针对上一年度法治学习重视程度仍需加强、法治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执法人员专业能力仍需加强问题,已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将本年度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主体责任,夯实法治根基。坚持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关键抓手,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党内法规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全年组织专题学习5次,把法治教育深度融入三会一课制度,有效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水平。二是创新法治培训体系,依托工作例会建立以案释法研讨制度,组织工信大讲堂政策解读12场次,实现机关干部法治教育全覆盖。

(二)深化执法改革,提升监管效能。一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完成技改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节能审查监管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严格执行行政检查通知书限时制发、执法证件亮证、检查笔录规范制作等程序要件,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二是强化节能监管实效。严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执行、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强制性节能标准落实等关键环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贯彻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秉持包容审慎原则,扎实推进首违免罚工作。三是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与发改、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协作,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抽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与多头检查现象。

(三)创新普法模式,增强服务质效。建立执法+服务双轮驱动机制。一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提升执法水平,组织人员积极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年内新增持证执法人员2名。二是深化法治助企服务,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开展规上企业家家到帮办服务月等主题活动,通过一企一策法治体检,指导新增省级智能工厂2户、省级绿色工厂4户、省级智能车间8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户、省五星级上云企业21户。

(四)优化制度供给,打造法治高地。一是完善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重大项目和资金使用等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纪委派驻纪检组参与制度。二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重大合同、协议合法性审查,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透明。三是深化法治实践应用,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前置审查机制,确保依法行政要求落到实处。

(五)健全监督机制,规范行权流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高效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24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主办5件,协办7件;政协提案主办10件,协办29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及时办结12345网络工单。依法公开政务信息,及时公开业务信息,规范处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件。全年未发生行政诉讼及行政复议案件。

二、存在问题

(一)法治思维培育系统性不足。部分干部对法治建设战略性认识不强,存在重业务轻法治倾向,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强化。学习机制亟待完善,学法活动碎片化问题突出,全年集中学习占比较高,而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实践性学习较少,学用转化效率偏低。

(二)普法宣传精准度仍需加强。法治宣传载体创新不足,存在被动配合多、创新策划少等现象;企业普法覆盖面不广,政策法规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需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筑牢法治根基,强化法治思想引领。持续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等制度,制定详细的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组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聚焦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新兴领域开展专项法律法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分析新兴领域的法律风险点,提升法律风险防范与依法治理能力。

(二)提升执法质效,构建规范化执法体系。健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长效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明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确保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安排执法经验丰富的人员带领新入职执法人员进行跟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执法能力。

(三)创新普法模式,提高法治服务覆盖面。利用工信大讲堂等形式,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定期入企宣传法律政策,将惠企政策解读与法律风险预警深度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普法方案,增强普法靶向性,实现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匹配度提升。

(四)强化监督问效,完善闭环管理机制。完善走访调研+专项督查风险排查机制,常态化宣贯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法规。开展专项督查,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进行集中检查,确保法规得到有效落实。动态制定年度节能监察计划,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能源消耗等情况,合理安排监察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