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宿城区“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作宿城贡献”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5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索引号 321302000/2023-02034 分类 新闻发布会   文化    其他
发布机构 宿城区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3-10-18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宿城区“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作宿城贡献”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5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1018日(周三)上午10:40

地点:区政府十楼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

主持人:陆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文广旅局副局长

蔡集镇宣统委员

王苏宁润民环境集团副总经理

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陆宁】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宿城区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集旅游、度假、康养、研学等为一体的特色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江网、速新闻、区融媒体中心、宿城在线微信、e览宿城手机台等新闻媒体单位。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区文广旅局副局长戈弋同志、润民环境集团副总经理王苏宁同志、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翔同志、蔡集镇宣统委员曹瑞同志

本次发布会共两项议程,一是新闻发布;二是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区文广旅局副局长戈弋同志发布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情况。

【戈弋】

近年来,宿城区文广旅局探索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以游带动”的产业联动发展体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3个方面目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20239月,宿城区拟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示。下面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宿城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一)聚焦富民增收,拓宽产业兴旺“新路径”

坚持“农文旅兴区”理念,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文化育人润心。

一是项目引建打基础。探索形成“156”文旅项目发展模式,出台《宿城区关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暂行办法》,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企业”为主的1个文旅产业项目库,稳步推进王官集文化产业园等5个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探索乡村文旅产业用地模式,相继建成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等6个大型文旅项目,先后引进奇瓦丽电子商务、大多麦文创等20余家文旅企业,吸纳周边村民就业5000余人。

二是产业融合挖潜力。构建“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以游带动”的产业联动发展体系,打造“自在宿城”乡村版块,与“乐活宿城”城区版块互促互进,资源共享,拓展“文旅+”内涵,推动文旅与科技、康养、商业、体育等产业融合,西片区的旅游乡村集群初步形成,刘圩村创成国家级旅游重点村,牛角村、唐圩村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自牛角欢乐田园度假区开园以来,接待游客46万人次,形成家门口就业与诗与远方融合的生动实践。

三是科技赋能提质效。积极推进田洼智慧农业园、唐圩三产融合产业园等一批次高品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植入农业科普、农趣体验、深加工智造等功能,打造农文旅融合数字化场景。探索“支部+直播”模式,以支部为引领,创建“直播+文创”“直播+农产品”两大直播基地,推动农产品“上云出村”,文旅风景“引流出圈”;创新“省地共建”模式,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集联手打造王官集直播共建基地,采用网红主播引流、全媒体带货、专场销售、公益直播培训等形式开展助农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二)建设美丽乡村,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立足资源禀赋、地域特点,强化点线面三个维度,共同发力,实现大景带小景、美景串成线、城乡景互通,全力提升乡村环境颜值。

一是围绕点上出彩挖潜力。结合镇村原有脉络风格,以水美、欢乐、电商的多元素视角塑造村庄特色文旅IP,对蔡集手抄纸、埠子剪纸等乡愁记忆进行保护传承;采用插建、翻建、改建等方式开展民宿建设,保留原乡风貌,例如,在牛角以二十四节气为元素建设主题民宿,充分展现了农耕文化和牛文化的融合,让人流连忘返。

二是围绕线上成景添动力。编制完成《西片区公共服务配套体系规划》,实施“风景道+绿道”休闲道路网络提升工程,沿古黄河和西民便河建成串联朱海、牛角、月堤湖、印象黄河景区40公里全域旅游风景道,打造8个旅游驿站,建成A级以上旅游厕所40个、建设红色主题绿道、游步道等5个,构建内通外联、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形成“人在景中走、景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

三是围绕面上联动聚合力。率先在全省完成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应急广播“村村响”全覆盖工程在我区试点,并在全省推广;镇、村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完成,乡村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人次达到6人次以上;相继出台《宿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宿城区建设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方案》,统筹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田园乡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各类品牌创建,合力导入生态宜居指标、文旅休闲业态,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三)留住乡愁记忆,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黄河文化、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文化惠民活动,涵养良好新风,文明新风。

一是立足锁住记忆,一物一情。对民间传说、非遗等乡愁记忆进行保护传承;在乡村环境改造中保留原乡风貌;新建一批以牛角淹乡情馆、刘圩村“前王老宅”乡情馆为代表的文化展馆,守住文化根脉。以朱瑞红色文化为原型创作的作品《血奶》《烽火情》参加30余次国家级、省级层面展演,两部作品均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立足定位精准,一镇一品。依托全区68项非遗项目,培育陈集苏北大鼓、屠园淮红戏等12个“一镇一品”非遗特色文化品牌,苏北大鼓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建成4个特色曲艺传承基地,开辟朱瑞故居红色研学线路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深化“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力度,注重文创产品研发,其中,依托旋木雕和项羽传说研发的文旅产品斩获“首届江苏旅游文创旅游商品大赛”银、铜奖。

三是立足载体多样,一村一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年均开展“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系列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琴鼓惠民书场获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周末书场”荣获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活动品牌。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充分利用“宿迁市农村演出团队”管理系统,对全区农村小型演出团队的登记和演出活动的备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近两年登记备案演出312场次,引领乡村文明新风。

下一步,宿城区将深入开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实践,一是坚持“双效统一”。深入挖掘和传承利用宿城区西楚文化、两河文化、酒文化,形成文艺创作、创意设计、IP授权、品牌联名等一体化的农文旅产业链条,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二是推进深度融合。丰富文化产品和旅游演艺项目,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长三角滨水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新数字文化服务保障,开发金融扶持型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文化的获得感和乡村旅游的体验感。

【陆宁】

谢谢戈局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第一个问题。

【记者提问】

近年来,宿城区充分发挥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能否简要介绍润民集团有关工作情况?

【陆宁】

好的,这个问题请润民环境集团副总经理王苏宁同志回答。

【王苏宁】

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我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项目驱动。我公司深入挖掘本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先后开发、建设、运营了一系列重要农文旅项目,如600余亩的月堤湖生态公园、2800亩的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8900亩的朱海小镇等。这些项目的落地一方面改善了村居环境,乡村的交通、水利等基础配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在促进宿城区全域旅游创建的同时,也补充了我市旅游板块,提升了我区乡村农文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蔡集镇、王官集镇等周边乡镇的发展。

就业带动。积极与周边乡镇共联共建、协同发展,挖掘本地民俗、种植和养殖特色,在牛角、朱海度假区内形成了餐饮、研学手做、采摘等一站式乡村旅游服务,为村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更多渠道。牛角村度假区为周边蔡集镇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超150个,并组织培训学习,普及旅游知识、教授职业技术;朱海小镇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群众就业1500余人,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产业联动。我公司注重将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领域进行有机融合,改变农村发展路径单一的局面。为丰富农村旅游产品,我们积极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今年9月在朱海小镇举办的沃鼎杯朱海百万大鱼挑战赛,吸引了全国各地2000名垂钓爱好者参加,全网曝光率超1.2亿;如在牛角村项目举办的水韵江苏·百村万车自驾游活动、在牛角乡村音乐节等,在赢得旅游市场口碑的同时,也实实在在为乡村带来了旅游经济收益。后期我们还将在朱海举办水美朱海九九重阳龙舟赛。通过这些全国性的赛事,我们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宿迁、来到宿迁,也为下一步农旅产品的招商引资打下基础,有利于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陆宁】

谢谢王经理。下一个问题。

【记者提问】

近年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乡镇发展新方向,请问蔡集镇在这个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陆宁】

好的,这个问题请蔡集镇宣统委员曹瑞同志回答。

曹瑞

蔡集镇位于宿迁市区西3公里,镇域面积49平方千米,辖13个村(居)和2个园区,区位、交通、生态、人文优势明显,近年来,我镇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农业农村的田园风光、农耕文明与自然景观等资源有机结合,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培育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休闲业态,实现乡村与城市的互动、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性全域化转变。

一是深化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立足农文旅“12345”发展规划,落地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熙禾农业、欣稼农业、鸿博农副产品配送等农业重大项目。按照江苏生态大公园的目标定位,高标准建好沟渠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铺设完成娜塔栎大道北延段、园中路、慕东西路等道路12公里,建设田洼西斗沟、田洼大沟等生态沟渠8.1公里,打造绿化景观节点15个,栽种元宝枫、樱花等观赏性树木1300余棵,实施胡园路、黄河路、田洼路、关庙路等村庄进出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两侧栽植行道树,铺设草皮草花。积极抢抓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国家级试点机遇,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盛大开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

二是统筹旅游资源要素配置。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业态配套,推出高品质、多功能、生态美、文化浓的新型乡村旅游景区——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打造游乐观光的一站式复合型农文旅景区;利用月堤湖沿湖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沿湖生态湿地,推出以疗养与娱乐休闲、湖滨游览和水上游憩项目为主的月堤湖湿地公园;以牛角淹为建设载体,突出文化特色,开展休闲渔业、农家乐、乡村生活体验等活动,打造出最田园、最乡村的牛角新型社区;以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为契机,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业科普、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田洼智慧农业园,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用美景提升乡村旅游热度,成为蔡集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三是展现镇区面貌新形象。依托民便河旅游风光廊道,重点打造一水三湾、一镇六村。坚持以工匠精神建设镇区、绣花功夫管理镇区、市场理念经营镇区,编排3大类20个项目,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城镇化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开展民便河沿线10.5公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破旧房屋360余户、旱厕200余处、彩钢瓦棚3万余平方米,清理庄台杂物300余处、树木1万余棵、屋顶翻新80余处、改建菜园70余处。通过打造一批示范点和建设一批休闲公园,全面改善和提升环境的总体质量,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下一步,蔡集镇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题主线,探索城郊区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立足都市田园会客厅目标定位,聚焦成千上万工程(千亩领航园,万亩示范区),深耕千亩火龙果庄园、千亩智慧农园、千亩乡村旅游度假区、千亩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四园同建,同时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生态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城市农业新业态。进一步突出农文旅融合创新,探索形成农业+文化”“农业+电商”“农业+旅游新模式,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全力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宿城区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出贡献。

【陆宁】

谢谢曹委员。最后一个问题。

【记者提问】

古城街道是宿迁中心城区“夜经济”的核心区域,在打造夜间消费亮点方面打算如何发力?

【陆宁】

好的,这个问题请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翔同志回答。

胡翔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而古城街道作为宿迁中心城区的商贸核心区,近年来打造焕新宝龙24街、宝龙后街、楚街、仁恒里等特色街区,持续优化消费空间布局,重点塑造富有宿迁特色、迎合群众需求的标志性夜间消费场景,在培育夜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反响,也赢得了一定的关注。目前,各大街区商气人气火爆,日均人流量超过2万人次,前三季度营收超过3.5亿元,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集体增收等展现出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宝龙金鹰街区(古黄河滨水休闲街区)获评省级夜间文旅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楚街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并入选全市第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培育街(区)。

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不断满足群众的夜间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承载力,我们还将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能、广泛惠及民生,助力城市经济焕发新活力,打造更多夜间消费新亮点,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导文旅融合,深挖潜力。把传统的以餐饮、购物为主的夜市,向文化、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转变,创新和开发新模式、新场景、新项目,增加更有特色、有新意的供给,通过注入文旅元素充分挖掘和释放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不断提升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夜间消费体验。二是突出宿迁特色,提升魅力。依托宿迁本土文化和历史底蕴,在街区形象、经营业态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多作融合尝试,将商业氛围与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质有机结合,让“烟火气”兼具文化味。同时,针对年轻的消费群体,引入光影秀、篝火节、艺术节等夜游热点,让游玩场景更具科技感、沉浸感和时尚感。三是完善基础配套,增强动力。一方面要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关键性便利保障。另一方面要持续升级“嗨在宿迁”龙虾啤酒节、宿城文旅嘉年华、抖音挑战赛、特色美食节、夏季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与大型商业综合体形成互动补充,推动业态资源集聚和差异化发展。

【陆宁】

谢谢胡书记。

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