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宿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索引号 | 016180106/2019-00083 | 分类 | 统计公报 统计 公报 |
发布机构 | 宿城区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高点定位、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城迈出了新步伐。
一、 综 合
经济运行持续处在合理区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1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21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34亿元,同比增长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35元,同比增长5.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6.9:38.7:5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0.3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3.1%,比上年增0.27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1%,比上年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七升”为:食品烟酒上涨2.9%,衣着上涨0.6%,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6%;“一降”为:医疗保健下降0.6%。
二、 农 业
农业生产增长平稳。据统计,201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8亿元,同比增长0.6%。
粮食生产在平稳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31万亩,较上年增加0.27万亩,增长0.35%;粮食单产448.2公斤/亩,较上年减5.2公斤/亩,下降1.14%;粮食总产34.65万吨,较上年减少0.28万吨,下降0.79%。
畜禽生产稳步发展。因“263”环境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区畜禽养殖形势较为严峻,但全区上下积极应对,畜禽养殖发展较稳定。据统计,全年全区生猪出栏14.32万头,同比下降0.96%,存栏14.37万头,同比下降2.44%;家禽出栏736.8万只,同比增长5.51%,存栏260.8万只,同比下降4.67%;牛出栏0.94万头、同比增长2.54%;羊出栏2.11万头,同比增长3.2%。肉产量稳定增长,蛋、奶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肉类产量2.39万吨,同比增长0.84%。
渔业生产较为平稳。全区围绕现代渔业、高效渔业的发展要求,在重抓基础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大特色渔业。同时,因“263”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加大,洪泽湖水域拆围面积继续增多,全区养殖水域有所下降。据统计,全区渔业养殖面积9.4万亩,同比下降1.4%;全年水产品产量3.07万吨,同比增长0.3%,全区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0.5万亩。
林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区以建设绿色宿城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全区新增成片造林0.94万亩,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和“三化”示范村11个,林木覆盖率达28.68%。
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强品牌创建,目前全区有效
绿色优质农产品22个,今年新申报绿色食品18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已达37.9%,“罗圩香茄”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新培育达标网店10个,全区124个村居已有81个村居达到“一村一品一店”标准,达标率已达65.3% 。耿车镇生态农业示范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增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2个。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新增高效品种面积4.8万亩。
新建成2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2个,新建成蔬菜园艺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新增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新增家庭农场140个,总数达862家,新增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新增家庭农场集群2个。全区共11个农业重大项目获市级认定,其中规模基地类项目2个,设施农业类项目8个,农产品加工类项目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上工业生产增势平稳。2018年,全区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6.68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增加值38.83亿元,同比增长6.2%,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7%以上,下半年增加值增速在6%-7%之间徘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18亿元,同比增长3.7%。
亿元企业贡献突出。2018年,全区有30户企业产值过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5户。产值过亿元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36.7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7.4%,同比增长5.0%,对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32.4%,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7个百分点。
全区规上“2+1”产业两升一降。 2018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智能电网“2+1”产业实现总产值86.3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9%,同比下降4.4%。其中,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76.83亿元、同比下降7.2%;绿色建材业实现产值5.61亿元,同比增长44.2%;智能电网业实现产值3.88亿元,同比增长8.0%。
建筑业产值下降趋势渐缓。2018年全区建筑业产值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渐缓。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91.7亿元,同比下降1.2%,较去年回升18.8个百分点。其中装饰装修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15.3%;在外省完成的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3.4%;建筑工程产值87.6亿元,同比增长2.7%;安装工程产值2.7亿元,同比下降52.3%。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 84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其中新开工面积37.5亿元,同比增长3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0%。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13.3%,高于总投资增速6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比重达62.5%,拉动全区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2018年,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长30.1%,高于总投资增速22.8个百分点;高耗能投资下降26.4%。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增长。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0%,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高于总投资增速13.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长达5.2个百分点。
大项目贡献突出。2018年,随着新建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项目宿迁段、国电宿迁2X660MW机组工程建设项目、上海路高铁站连接线改造工程项目、宿迁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工程项目、大亚圣象苏北基地家居产业园、赛木科技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南水北调宿迁市尾水导流工程、江苏冠牛智能整体家居有限公司等市、区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对全区投资增长拉动作用明显,贡献突出。全区列统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25.2%,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6%,与去年相比上升12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的大幅增长,拉动总投资增长11.5个百分点。
五、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趋缓。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5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占主导地位,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2018年,全区城镇市场实现限上零售额72.66亿元,占全区市总量的99.6%,同比下降1.0%;乡村市场实现限上零售额0.29亿元,占全区总量的0.4%,同比增长1.8%,增速比城镇市场高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零业占主导,但拉动不足。2018年,全区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68.75亿元,占限上社零总额的94.2%,同比下降1.2%;全区限上住餐业实现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2.3%。
对外贸易呈现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2%;实现外资到账2837万美元,同比下降44.15%。积极打造外贸平台载体,依托青创魔方产业园,打造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平台新高地。大力培育出口品牌,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品牌认证、商标注册,鼓励通过自主培育、境外收购等方式开展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2018年共组织110余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各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展会,申请展位79个,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9000万美元,与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频繁。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2018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59512万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998万元,同比下降5.4%;基金收入66753万元,同比下降56%;中央级收入102411万元,同比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2.8%。
分部门看,2018年,税务部门完成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收入259713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157302万元,同比增长8.7%;财政部门完成非税及基金收入99800万元,同比下降52.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96万元,同比下降41.9%。
分地区看,2018年,区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604万元;乡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79万元;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35万元;园区(宿城经济开发区、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城乡统筹试验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80万元。
2018年,全区实现财政支出457162万元,同比下降22.8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909万元,同比下降0.51%;政府性基金支出62973万元,同比下降67.7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80万元,同比下降81.12%。
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是信贷投放稳步增长。全年全区15家银行,制造业净增贷款37.71亿元,涉农贷款净增8.14亿元;2家担保公司实现贷款担保规模6.33亿元;4家农贷公司贷款余额3.65亿元。二是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周转池”“宿企贷”“宿微贷”全年共为116家企业提供0.58亿元资金支持。推广使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完成971家企业接入,超额完成市下达750家企业接入任务,其中70家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融资1.47亿元。三是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大规模企业股改上市培训1次,推动沃绿宝、柯信纺织在省股交中心“价值板”挂牌,圆满完成市下达企业上市目标任务。创新设立运作中科产业投资基金,全年实现股权投资4000万元。
七、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持续推进。2018年,已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库59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10家;组织28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18家,比上年净增6家,增长2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家。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全年开展产学研活动6次,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与上海理工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安徽建筑工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联盟20余个,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余份。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2018年,专利申请2564件,专利授权1328件,pct专利申请5件,三项指标完成率均为三县二区前列。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区共有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图书总藏量60万册,电影放映单位7个,公共歌舞厅39个,广播电视站10个,市以上评比获奖文艺作品23个。努力打造“10分钟阅读圈”,制定出台《宿城区全民阅读活动推进标准(2018年版)》,区、乡、村同步成立全民阅读促进会或读书会,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阅读活动300余场次,参与读者达3万人次。成功举办“阅满西楚·书香宿城”樊登博士助推宿城区全民阅读演讲交流活动、“文心羽衣彩云归”—小说家族朱氏三姐妹文学作品分享会等大型读书分享活动,现场观众近5000人,手机台直播关注量超120万人。12部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多次参加国家级展演。按季举办 “西楚芬芳”“钟吾梨园”“马陵放歌”“墨韵宿城”,影响力逐年扩大。 “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全年演出达2730场次,吸引全区中老年观众近5万人次。组织针对“小耳朵”清理、印刷企业、农村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专项整治行动15次、510家次,立案查处文化市场违规经营案件27件,下发《消防安全整改意见书》87份。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开展“护苗2018绿书签”活动,建成“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3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18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无高中)19所,招生5021人,在校生30786人,毕业生3720人;职业中学2所,招生1387人,在校生4368人,毕业生1482人;小学28所,招生11981人,在校生63089人,毕业生7461人;幼儿园(含教学点)79所,招生10092人,在校生34327人,毕业生12924人;全区共有教职工数7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301人。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制定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中考四星级高中达线人数1177人,较2017年增长了5.8%,其中正取宿迁中学411人,比2017年增长了39.6%,实现初中质量振兴。办学水平全面改善。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中扬实验学校分校、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校内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建龙河中心小学教学楼、耿车刘圩教学用房等校舍工程,完成34所学校(含教学点)运动场、篮球场、直跑道及附属工程;为南师附中宿迁分校、中扬实验学校分校等学校投入约2000万元添置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投入918万元,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为示范引领,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优质资源不断集聚。挂牌成立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城北路校区、区实小河滨校区,逐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中心城区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阳光招生”,逐步消除大班额。创成省级课程游戏化、省中小学课程建设、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各1个、市优质园3所,探索特教融合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力促进城区和乡村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设备更新、教师培养、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五大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激光加工等四大专业群。教育督导合力护航。优选23名专职责任督学,成功创成“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综合影响力全国第二),建立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常态机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体育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新安装室外篮球架13副、室外乒乓球桌51张、室外健身路径22套。重点推进乡镇体育公园建设,新建笼式足球场6片、村级多功能运动场4个,实现全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32平方米,乡镇体育公园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全年累计招收运动员30人次,各训练项目队伍组建率达100%,形成梯队;向市级业余训练单位输送田径、摔跤、举重、游泳等项目运动员40余人;不断加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共组织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省一级裁判员培训18人次,其中9人通过省级考核,晋升一级裁判员。参加市级二级教练员、裁判员业务培训50余人次,参加省校园篮球、啦啦操、足球教练员培训32人次,国家级校园足球、武术教练员培训2人次,19人获得篮球C级教练员称号。三是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提高。组织参加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田径、排球、体育舞蹈、自行车、橄榄球、篮球、网球、摔跤、举重、射击等项目比赛,荣获金牌6.9枚,银牌、铜牌各1枚,团体总分124.1分,总成绩三县两区排名第一。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一是疾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坚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4大9类55项公共卫生服务,群众健康控制性指标均达省定要求。及时、规范处理传染病聚集性病例疫情1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为全区33979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体检率达75.6%;2018年全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47660份,建档率达89.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80941人,规范管理率均在60%以上。全区共接种一类疫苗20.58万针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二是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获得好评。婚检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均达90%以上;完成3-6岁儿童体检37025人,体检率96%;为12000余名35-64岁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检查任务;全区共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018对,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8.8%。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深化。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实现村居全覆盖,设立签约工作室15个,签约工作站32个,全年实现签约总人数215145人,签约率35%;重点人群签约189170人次,签约率65.4%;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签约58775人,签约率100%,个性化签约3000人。四是计划生育服务职能不断增强。全区全年共办理生育登记6186例,其中一孩2623例、二孩3563例,政策符合率98.2%,出生人口性别比106。五是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我区共有医养结合专业护理院3家、护理型床位786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35%。六是“健康扶贫”工作扎实开展。10个乡镇累计发放惠民卡14531张,受益人口为19509人,累计住院减免2819人次,减免125.3万元;累计门诊减免189人次,减免11201元。
综合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质量方面,PM2.5浓度均值为52μg/m3,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为65%。水环境质量方面,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优Ⅲ比例达到75%。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对耿车镇14个河塘沟渠底泥、9个二噁英污染地块开展治理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每月确定一个执法主题,至少开展一次集中专项行动。已先后开展禁燃区专项执法、商品混凝土整治专项执法等多个主题的执法行动。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全面推广“十有”环保所。环保所已经正常承担起环境宣传、日常巡查、信访处理的日常工作。
八、社会保障
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72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0%,低于市定目标1.7个百分点。打造“每周六招聘”品牌。举办“魅力宿城人才荟”、“五四新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专场”“迎中秋庆国庆”等系列周六招聘活动46场、开讲16期微讲堂活动,吸引了800多家次招聘单位进场招聘,达成用工引才意向1500多人。打响“创业名城”称号。实现全区淘宝镇全覆盖,共计3.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次。指导返乡创业联盟每月开展一次典型项目创业经验分享会“走进乡镇”活动,树立创业典型, 6名成员获得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深化“志智双扶”活动。自10月份宿城区“志智双扶”活动启动以来,罗圩、龙河、中扬等乡镇相继开展了中式面点、西式面点、育婴员等实用技能培训603人。2018年度共开展技能培训62场次,培训12509人次,推动高质量就业11227人。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18年完成五险扩面90.17万人,超额4.65%,职工五险参保23万人,完成基金收入15.07亿元,同比增长43.67%,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完成退休审批1352件。稳步推进不见面事项办理。积极推行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医保缴费,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申报鉴定,异地就医实现结算、审批、备案等不见面办理,全年共办理异地转诊426人次,异地安置290人次,联网结算624人次。扎实开展医保“亮剑行动”。深入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检查巡查100余次,发现违规医疗机构25家次,追回医保基金32.75万元;检查定点零售药店260余次,发现违规药店25家次,追回医保基金7.16万元。全面落实社保扶贫。积极兑现低收入人口代缴保费政策,为39132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代缴或退费手续,为8.09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代缴居民医疗保险,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率达100%。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73.77万人。其中:男性37.82万人,女性35.95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5(女性为100),常住人口62.16万人。全区人口计划生育率98.09%,人口出生率为10.15‰,人口死亡率为5.85‰,自然增长率为4.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7元,同比增长8.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8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92元,同比增长8.8%。城乡收入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8: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913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57元,同比增长6.5%。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