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宿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索引号 | 016180106/2018-00028 | 分类 | 统计公报 其他 其他 |
发布机构 | 宿城区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民生改善收到新成效。
一、综 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区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3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9亿元,增长8.0%。
三次产业结构为7.17:38.75:54.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113元,同比增长9.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83%,比上年增0.5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7.17:38.75:54.08。全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同比上升0.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0.69亿元,同比增长8.0%,快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08%,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
金融业发展较快。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快于服务业增速2.8个百分点。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8.8亿元,比年初增加71.53亿元,增长14.3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522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利用“周转池” “宿微贷”“宿企贷”,全年为131家企业提供3.8亿元资金支持。在全市率先设立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首批2支基金总规模3亿元,可参股投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研究出台上市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企业奖补力度,全年完成10家企业股改,新增直接融资达49亿元。深入开展“金融生态区”创建活动,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宿城金融生态环境在全省综合评估排名较上年跃升6位,蝉联全市第一。
精塑电子商务宿城特色。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5亿元,新增网店4200家,网店总数达2.12万个;荣获全省电子商务十强县,获得省级电商荣誉6个;成功创建淘宝镇5个、淘宝村31个,实现了乡镇淘宝村全覆盖;成功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埠子镇、王官集镇获批“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耿车镇大众村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村”;埠子镇蚕桑村获评“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幸福街道幸福社区为“江苏省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点”。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9%,比上年涨幅降低0.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7%,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8%、医疗保健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0%。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3%。实现农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2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9%。
粮食生产在平稳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5万亩,比上年减少0.9万亩,同比下降1.4%;单产449.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3公斤,同比增加1%;总产达到31.2万吨,比上年减少0.1万吨,减少0.4%。
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区以建设绿色宿城为目标,大力发展绿化造林,2017年,全区新栽林木130万株,其中:成片造林38万株,高标准农田林网15万株,村庄绿化41万株,四旁植树36万株,新建绿化示范村22个,林木覆盖率达28.62%。全区生猪出栏18.8万头,同比增长0.7%,存栏12.42万头,同比下降0.08%;家禽存栏300万只,同比下降2.6%;肉产量稳定增长,蛋、奶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肉类产量2.52万吨,同比增长0.86%。全区渔业养殖面积9.53万亩,同比下降5.2%;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3.06万吨,同比增长2%,全区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0.4万亩。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区新增高效品种面积4.4万亩,落实项目132个。新增家庭农场177个,全区家庭农场总数达到722个。屠园、中扬等乡镇创建稻虾立体综合种养基地5000余亩;中片蔬果产业初具规模,罗圩建成标准化上海外延蔬菜基地,洋北西瓜、陈集葡萄、王官集酥梨等特色产品优势凸显;蔡集绿耕耘工厂化养鱼项目基本建成;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规划初稿完成。新培育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 ,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新建市级家庭农场集群和综合服务中心2个,总数达到8个,其中中扬、屠园集群服务规模均在万亩以上。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市级16个、区级36个。
农业发展彰显生态底色。全面推进“263”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洪泽湖围网养殖拆除工作,禁养区204个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搬迁,非禁养区370个养殖场,整治提升330个,治理提升率达89.2%;洪泽湖围网拆除面积达5218亩。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部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市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场2个。厚植生态优势,新植树130万株,新建22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和1个生态示范村。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粮食总复种面积83.88万亩,比去年增加0.98万亩。稻麦合计总产33.57万吨,同比增加2.02万吨。2017年新增粮食烘干机11台,实施秸秆还田面积65.65万亩,全区农业机械水平达80%。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年引进“三新”品种42个,培育科技入户示范户1000户,新培育“三品一标”57个,全区有效“三品一标”达146个,王官集“花园酥梨”获国家农业部审批,成为宿城区又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实物总产量33.8万吨,“三品”实物比重达45.14%,同比增长14.56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店”。全区134个村居,已有102个村居达标,达标率为76.1%。新培育“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5个,示范网店8个。全区涌现出一批超亿元网店,如疆北大叔、易美佳、江莱园艺等。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4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总额11.98亿元,下降7.6%,其中利润总额8.02亿元,下降9.2%。
“2+1”产业健康发展。全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智能电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3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5%,同比增长0.7%。其中,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97.06亿元、同比增长1.8%;绿色建材业实现产值5.82亿元,同比下降15.2%;智能电网实现产值4.46亿元,同比增长2.3%。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列入统计的29个工业产品中, 19个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7个,占24.0%。
|
建筑业产值继续下降。受整体行业不景气的影响,2017年全区建筑业产值继续下降。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92.73 亿元,同比下降20%, 完成房屋施工面积 770.5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5.5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8.99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实现工业投资123.47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7.86亿元,同比下降27.9%。按产业构成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1亿元,同比增长7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3.47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9.81亿元,同比增长9.4%。
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随着国电二期、宿迁500千伏龙湖输变电工程项目、马陵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徐宿淮盐铁路项目、移动4G网络、联通4G网络等项目的顺利推进,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呈现高速增长势头。2017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4.00亿元,同比增长41.0%,高于总投资增速31.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0.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平稳。全区民间投资完成141.9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项目投资110.55亿元,同比增长10.1%,房地产开发投资31.41亿元,同比下降2.2%。
城市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主城区交通设施、环卫设施、雨污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加码,拉长了城市的功能短板。2017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8.99亿元,同比增长35.9%。
五、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5亿元,同比增长10.7%。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48.55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实现零售额49.3亿元,同比增长43.9%。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69.52亿元,同比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33亿元,同比增长17.0%。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6.37亿元,同比增长5.0%;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21.48亿元,同比增长14.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列入统计的22类商品有11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占总数的50.0%。
表二 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零售额
指标名称 |
累计零售额 |
||
今年 |
去年同期 |
增幅 |
|
万元 |
万元 |
% |
|
总计 |
719420.3 |
684912.3 |
5 |
粮油、食品类 |
36620.9 |
39008.4 |
-6.1 |
饮料类 |
7187.3 |
7090.4 |
1.4 |
烟酒类 |
11467.1 |
13324.2 |
-13.9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69774.2 |
69920.8 |
-0.2 |
化妆品类 |
9254 |
7883.3 |
17.4 |
金银珠宝类 |
24369.5 |
24310.4 |
0.2 |
日用品类 |
12554.9 |
12405.4 |
1.2 |
五金、电料类 |
1371.8 |
1090.8 |
25.8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648.8 |
764.7 |
-15.2 |
书报杂志类 |
67.7 |
69.1 |
-2 |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
944.8 |
1326.3 |
-28.8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40122.5 |
41124.7 |
-2.4 |
中西药品类 |
2721.9 |
3400.9 |
-20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4135.6 |
4671.4 |
-11.5 |
家具类 |
1924 |
1950 |
-1.3 |
通讯器材类 |
1902.5 |
2158.4 |
-11.9 |
石油及制品类 |
142107.1 |
137868.4 |
3.1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739.9 |
602.6 |
22.8 |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
1.2 |
89.8 |
-98.7 |
汽车类 |
349168.8 |
314028.9 |
11.2 |
棉麻类 |
4.2 |
3.1 |
35.5 |
其他类 |
2331.6 |
1503.7 |
55.1 |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74亿美元,其中出口2.8亿美元,进口9.4亿美元,实现到账外资5080万美元。积极打造出口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级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壮大出口示范培育规模,力促企业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2017年共组织39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各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展会,申请展位58个,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8000万美元,与越南、智利、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频繁。
六、财 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443285万元,同比下降26.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909万元,同比下降15.7%,同口径(剔除营改增收入分成比例调整因素影响,下同)下降7.8%;基金收入151660万元,同比下降48.4%;中央级收入90716万元,同口径下降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72%。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增值税、消费税及新增企业所得税收入121562万元,同口径下降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528万元,同口径下降11.1%;地税部门完成地方工商税收入113811万元,同口径下降2.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129万元,同口径下降8.2%;财政部门完成非税及基金收入207913万元,同比下降4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52万元,同比下降3.6%。
分地区看:区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47万元,同比增长20.3%;乡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88万元,同比下降75%;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360万元,同比下降13.2%;园区(开发区、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城乡统筹试验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14万元,同比下降9.7%。
全区实现财政支出648458万元,同比下降9.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5926万元,同比下降6.7%;政府性基金支出251049万元,同比下降14.5%。
七、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 建立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库,纳入省、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库企业130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同比增长114%。全区企业享受科技减免所得税2485万元,发放企业苏科贷5750万元。申报省级科技项目31项,获批11项,申报市级项目48项,获批21项,获批资金732万元。中德(宿迁)环保绿色建材科技产业园和江苏省宿迁激光科技产业园申报并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产业园;宿迁市青创魔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突破我区省级众创空间的空白;如是地球空间获批省博士计划。32个项目参加“首届宿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蓄能谷实业、点金激光、尤尼特激光三家企业分别获得初创组企业一、二、三等奖。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吉龙塑胶、春明医疗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0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企业省“小升高”入库备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1.8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专利申请工作实现“质”“量”双提升。全区专利申请达1483件,专利授权467件。申报省知识产权项目4个,1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评优;全区企业获市级专利资助51.8万元。防震减灾工作宣传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古城街道府前社区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河滨街道药材社区成功获批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继续实施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扎实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固定点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继续打造文化惠民拳头产品,举办“西楚芬芳”民俗展演活动10场,“钟吾梨园”票友大戏台演出12场,“马陵放歌”歌手大奖赛5场。创新开展“琴鼓村村行”,全年演出2200余场,惠及百姓10余万人次。开展“三进三帮”主题送戏下乡11场,戏剧进校园11场,“西楚百姓大舞台·唱响文明新宿城”文艺演出活动85场,“年货大集”文艺汇演9场,“民间民俗文艺大串门”系列演出146场,“周末书场”92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系列阅读活动。开展文化“三送”,全年送戏下乡44场,送电影1248场,送图书3万余册。推进文艺精品创作,苏北大鼓《亲妈妈》获得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母爱无疆》、《抠老头》获得中国东部十省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奖,牛崇祥获得第七届江苏曲艺芦花奖.表演奖,淮红戏《老来乐》获得江苏省苏北9市民歌大赛金奖;《酿酒车间》和《转型》两部作品入展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演出和展演。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深化,举办了宿城区考古成果展以及《文物保护法》宣传活动。文化市场环境日益优化,加大违规经营查处力度,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文化娱乐场所安全全年无事故。开展无“小耳朵”县区创建,有效维护了卫星电视的传播秩序和国家的政治安全、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成立宿城区幼教中心,新设立恒大华府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创成省、市优质园8所、省级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1个。与省内外知名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新增耿车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为集团化办学成员单位,进一步扩大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市实小等7个教育集团规模。创建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2个,省级居民学校10个,评选出4个区级学习型组织,21个学习型家庭。区实小新校区、启智学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新建和加固校舍24幢,22个教学点建成“田园书香教学点”,完成了项里学校地块摘牌,中扬实验学校新校区、耿车中心小学教学楼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精细实施“改薄”和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省中小学首届创客大赛和各类信息管理比赛中共53人获奖。师资建设不断加强,培育市学科带头人48人、市骨干教师70人、市教学能手79人、市“千名拔尖人才”34人。举行9次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活动,营造科研兴教的浓厚氛围。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一校一品”建设工程,认定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等6所学校为特色学校,耿车初中楹联书法等13个项目为特色项目,8所中小学被评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入选宿迁市教育发展十件大事。全区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学校安全责任事故,10所学校创建成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校园安全管理办法被评为“全市十佳五优”。
体育强区稳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火热开展,主城区10套健身路径进行提档升级,全民健身活动点达94个。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实力得到稳步提升。强化体教结合,合理布局业余训练项目,业余训练工作长效开展。2017年累计获得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2枚、团体总分135分。校园阳光体育不断普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学生健康体质测评合格率达到90.5%。完成2017年宿城区全国体育产业普查工作。完善体育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完成省、市级年度培训任务15人。
“健康宿城”建设再上新台阶。综合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初显成效,区域内就诊率9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量占总量比例达62%。基本药物制度平稳推进,村居卫生机构基药品种配备达200种以上,乡镇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占比达64.22%;家庭医生制度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医疗机构总人数391人,签约服务已覆盖163个村居委会,覆盖率达100%,累计签约187135人,签约率30.65%;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打造中医特色服务站,开展最美卫生室创建,首批最美卫生室(服务站)20家;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优质高效,生育登记办理6639例,出生6925人,出生率10.3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8。3107对计划怀孕夫妇孕前优生检查。落实计划生育手术2572例,开展计划生育门诊服务18740人次;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2017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56例,报告发病率为113.33/10万。免疫规划工作扎实开展,全区全年出生儿童9578人,建卡9578人,建卡率100%,共接种一类疫苗23.6万针次(白破、流脑A+C疫苗除外),其余9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水平均能达到95%以上;慢性病管理不断增强,全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60990份,建档率达91.26%,成功创成“省级慢病示范区”。“幸福家庭360”项目正式启动,幸福家庭建设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农村改厕工程,建成670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为主的除四害活动,有效降低四害密度。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市领先, 3个乡镇和1个村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取得实效,18个乡镇(街道园区)有17个实现集中区外清零目标,集中区外666家散乱污企业已关闭或整改到位567家,完成率85.14%。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成二类及以上公共厕所51座,其中饮马堤路第三代公厕等荣获中国环协“最美公厕”荣誉称号;全区禁养区内204户养殖场(户)已全部关闭;非禁养区治理提升工作完成360户,中运河沿线畜禽污染整治打响全市“263”专项行动“第一枪”。PM2.5浓度年均值为55μg/m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所有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古山河污染治理取得实效,首次实现入湖口汛期无死鱼。
八、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17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8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8%;职工五险参保23万人(职工养老5.6万、职工医保5.6万、工伤4.9万、生育3万、失业3.9万);基金征缴收入5.768亿元(职工养老3.78亿、职工医保1.69亿、工伤0.11亿、生育0.07亿、失业1182.96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4万人,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用人单位书面筛查率100%以上,劳动争议结案率100%。
创业培训火热开展。全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达到8.8万人,其中1.9万人自主创业;全年网络创业培训学员3745人, 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54笔2837万元。培训SYB学员2379人,网络创业培训学员3745人,受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65笔110万元,创业联盟开展创业经验分享活动十二期。
创业示范典型不短涌现。耿车电子商务产业园、青创魔方分别获得“宿迁市创业示范基地”、“宿迁市大学生创业园”称号;耿车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宿城区新增中国淘宝镇2个,全区淘宝镇达到5个,领跑“全市第一”;省人社厅认定耿车镇为省级创业型乡镇、项里街道红星社区等18个社区(村)为省级创业型社区(村)。
九、人口、人民生活
201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73.71万人。其中:男性37.82万人,女性35.89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5(女性为100),常住人口61.75万人。全区人口计划生育率97.82%,人口出生率为10.34‰,人口死亡率为6.23‰,自然增长率为5.6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1元,同比增长9.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5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54元,同比增长9.5%。城乡收入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43.8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59.8元,同比增长7.0%。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