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陆续进入盛夏高温酷暑时段,秋熟作物杂草生长旺盛、病虫害进入高发期,这一时期既是病虫草害防控的关键期,也是农药使用安全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为最大程度降低高温用药风险,坚决杜绝农药使用安全事故,现将有关事项提醒如下:
一、坚持科学精准选药,严把源头安全第一关
1.强化监测预警,做到“对症下药”。要密切关注高温高湿条件下主要病虫草的发生动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施药,严禁随意超剂量用药、改变使用方法或缩短安全间隔期。要抓住最佳防治窗口期:害虫防治掌握在低龄幼虫(若虫)高峰期,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或流行前,杂草茎叶处理严格控制在2~5叶期。
2.推行轮换用药,延缓抗性发展。要合理选药、轮换用药,避免长期、单一、连续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积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减轻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降低抗性产生风险。
3.加强风险管控,防范潜在危害。不超范围使用农药,避免使用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谨防对周边及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二、严格规范安全施药,筑牢过程防护生命线
1.落实人员防护,严防中毒中暑。高温时段施药危险性极高,务必避开10:00-16:00的高温时段,每日连续施药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以内。施药人员必须穿戴好长袖防护服、口罩(或面罩)、防护手套、胶鞋等防护用品,严禁赤膊、穿短裤短袖、拖鞋作业。施药时务必处于上风向操作,严禁逆风喷药。施药过程中绝对禁止饮水、进食、吸烟、用手擦拭面部。施药结束后,及时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等暴露部位,更换衣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乏力、多汗、视物模糊等中毒或中暑症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脱去污染衣物,携带所用农药标签(或拍照留存)迅速就近就医。
2.规范器械使用,提升作业效能。优先使用高效植保机械,减少人药接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重点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减少人员暴露风险。植保无人机作业要注意避免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
3.完善应急处置,减轻事故损失。对因用药不当发生药害的田块,要及时喷施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磷酸二氢钾等缓解药害症状,并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