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播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以上,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近期气温回升快,土壤失墒加速,旱情有加重趋势,影响在田小麦生产安全。目前我区小麦已经处于破口到扬花期,为全面落实保丰收促增产目标,这一阶段需高度关注当前的苗情,强化监测预警,科学分类施策,统筹做好抗旱与赤霉病防控、“一喷三防”等麦田管理,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1.因地因苗抗旱补水。一般来说,小麦上部功能叶片在中午高温时段因旱出现卷曲、但到傍晚或早晨能够恢复平展的田块,可不必考虑抗旱补水;只有当旱情严重、田间小麦功能叶片在中午高温时段出现卷曲、且到傍晚直至早晨不能恢复平展,近期又确无有效降雨的麦田,才要考虑科学抗旱补水。同时,抗旱补水的方式要尽量选择浇灌、喷灌措施,不提倡沟灌和大水漫灌。补水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气温开始下降的傍晚,至气温较低的夜间及凌晨,不在午间高温时段及上午高温来临前进行,防止加剧叶面蒸腾失水和根系缺氧导致加速青枯死苗。
2.全力抓好赤霉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策略,在防控时机上,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首次主动用药的关键时期,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在防治次数上,坚持一次主动防治不动摇,流行风险高的区域第一次用药5-7天后用好第二次药,确保防控效果。若扬花期、籽粒形成期、灌浆初期遇连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及时补治。
3.喷施叶面肥(剂)实现“一喷多防”。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结合防治赤霉病、蚜虫等进行叶面喷肥、药肥混喷,可选用“春泉八八三”、“兴欣富利素”或海藻肥、二氢卟吩铁、水溶性硅肥、磷酸二氢钾、穗伴侣等优质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防干热风或高温逼熟等,实现“一喷多防”。
4.蜡熟末期适时机械抢收防止穗发芽和烂麦场。小麦收获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的说法,要及早做好收获机具、烘干设施设备准备工作,小麦成熟期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在蜡熟末期进行机械化抢收减损,收获期间遇阴雨天气籽粒水分偏高时及时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