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宿城区坚持把种业振兴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大力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基石,积极推动我区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稳步推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建有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研究生工作站9个,成立了宿迁市绿港现代农业研究院。重点培育优质功能水稻、优质强筋小麦、优质蛋白玉米等优新品种,建成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21.1万亩,年生产稻麦玉种子8万余吨,在全国17省建有117个基地,辐射面积达1360万亩。获得中央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50万元,用于奖补我区3个重大品种的研发推广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
二、种子监管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抓质量监管,从种子生产到加工、包装、销售实行全流程监管和质量抽检,配合市农业执法支队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种子经营门店检查覆盖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种子抽样检查合格率100%;抓种业调度,调度种子生产供需情况、监测种子价格,及时掌握种子储备、价格动态,指导余缺调剂,保障全区农业生产用种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安全、价格稳定。抓试验示范,建立农作物安全性测试示范基地,多点开展试验示范,筛选评价,每年展示小麦品种20多个、水稻品种20多个,为全区农业生产储备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提升。我区建有库容规模全省最大、科研水平全国领先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为全区种业企业提供种源贮存、种质创新、优异种质鉴定、分析及科技培训等共享公共服务。2024年,围绕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档,加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农业信息化升级,我区充分用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平台,鼓励支持中江、瑞华、绿港等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持续加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优质种子推广使用力度,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种源强区。
下一步,宿城区将继续聚焦强优势、解难题、补短板、增效益的种业振兴总体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持续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