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烙书,就是用电烙笔在优质板材上凭借自己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进行烙书文字,它是集书法与雕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既有雕刻的质感厚重和永久保存的特点,又有书法笔势的流畅圆润以及色调浓淡变化的优点,达到“入木三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李昕泽既是烙书艺术领域中的一位继承者,又是一位创造者。
李昕泽,宿迁市宿城区人,出生于1949年1月,1980年毕业于淮阴师范,他自幼热爱书法,从事艺术创作三十多年,自1999年开始从事烙书创作,同年创办了宿迁烙书艺术社并任烙书艺术社社长,现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他潜心钻研,刻苦努力,精益求精,继承了这一古老烙书艺术的技巧,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现代烙书,使这一古老烙书艺术重放异彩。
李昕泽的烙书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他的《枫桥夜泊》,刚峻凝重,跌宕灵动,作为馈赠佳品于1997年东渡扶桑,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赞扬,被加世田市政府珍藏。风骨爽利、姿态妍美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保留了原作起伏跌宕的奇妙韵律,成为国内烙书艺术界的扛鼎作品之一,被深圳、北京、南京等地艺术爱好者争相收藏。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神情人骨,气势酣畅;清代的中堂“寿”、“福”,更是神工绝妙,古朴典雅,古韵犹存。特别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作品,在李昕泽的精心烙制下,再现了一代书法大师的神情飘逸、气势磅礴的伟大气魄,作为艺术精品,被一些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争相装饰自己的华堂客厅。
1999年,李昕泽的作品《寿》,敬赠给了江泽民总书记;《天下为公》由中国国家体委赠送给德国排球俱乐部。2000年,李昕泽的作品被江苏省旅游局和宿迁市外事办列为指定产品和涉外礼品。2002年2月,《兰亭序》、毛泽东词《沁园春·雪》等十幅作品入选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展;同年6月,《祭侄文稿》入选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展参展。为此,李昕泽和他的烙书艺术社,分别受到了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组委会和江苏省文化月组委会的表彰,并颁发了证书。
2002年5月,李昕泽的烙书作品,还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精品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丁关根等高度评价,并在中华世纪坛为众多艺术家和观众,作现场烙书表演。
近年来,李昕泽的烙书作品被《人民日报》等十多家国家级报刊发表,中国教育电视台还专门为他录制了《烙笔书杯》专题片,同时,省市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也先后报道了他的烙书艺术,介绍了他的烙书作品,引起了国家、省、市美术书法界及广大观众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人民日报》的《大地》月刊社、《中国当代改革者》、大世界出版社《中国改革先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大型纪实文集《民族精英》、《中国社会报》、《党政领导干部论坛导刊》等国家级报刊,纷纷来函,索要李昕泽先生的烙书创作艺术材料。全国各地求购烙书作品者络绎不绝。李昕泽的烙书已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和青睐,他的部分作品已被东南亚、日本和港、澳、台地区友人收藏。为了满足广大烙书爱好者的需求,如今,李昕泽和他的烙书艺术社以及他的弟子颜士昌、王超等,正在加倍努力,不断地攀登艺术高峰,力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奉献给社会。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人们坚信李昕泽的烙书艺术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瑰宝列入世界文化之林。
(郑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