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宿城>宿城名人

石雕骄子陆裕臣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3-03

陆裕臣,宿迁市宿城区人,1964年8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淮安商校美术专业,现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陆裕臣出身于石雕世家,据《宿迁市志》记载,其曾祖父陆承友(1860—1933)精雕刻、参用新法,所雕人物花鸟意态如生、远近闻名。作品现存于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底座的四季花鸟石雕。父亲陆永信先后为宿迁“项王故里”碑廊、《盖世英雄》项羽雕像等多块碑文雕刻,其作品多装点历史胜迹。

陆裕臣自幼爱石如痴,从十八岁起专攻影雕。所谓影雕,是指在黑石板上雕刻人物、动物、山水影像。二十多年来,陆裕臣苦心钻研石雕艺术,在继承父辈石雕技艺的基础上,承古创新,锲而不舍,不断地有所发展和突破。他的影雕作品融摄影、绘画、石雕艺术为一炉,雕刻手法多变,表现题材丰富多彩,其雕龙画凤、描花绣朵,无不情志逼真、维妙维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雕、刻、镌、錾等多种工艺,推出平面石雕、立体石雕等多种工艺品。

陆裕臣最擅长雕刻人物,在表现人物的作品中,他更注重人物的神态及精神面貌的刻画,着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形神兼备。如《修鞋匠》,作品描写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修鞋匠,在炎炎烈日下修鞋的情景,对老人黝黑发亮的皮肤、饱经风霜的皱纹,达观自信的表现,刻画得活灵活现,充分展示了老人勤劳善良、和蔼可亲-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齐白石》表现的是绘画大师齐白石老人头像,作者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勾勒出大师消瘦的脸颊、突出的颧骨、睿智的目光、层次分明的美髯,出神人化地表现了一代大师饱经沧苍、德艺双馨的精神风貌。作品《仕女图》则表现的是我国古代女子的形象,传统的服饰,传统的打扮,丹唇柳眉,杏眼含悲,背景衬以秦砖汉瓦的凤凰雕像,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传统与古典之美。特别是作者采用了高超的影雕技法,细致地刻画出了人物哀婉的神态,令人拍案称绝。

陆裕臣创作的影雕精品《历史性的会面》表现的是2002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平在北京中南海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共进午餐并合影话别的情景。作品以精湛的技艺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画面以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作为背景,体现了中美两国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表现手法上,注意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这件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珍贵石雕作品,曾随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亮相,引起轰动。南京日报以“小石匠陆裕臣(检查)大作品”为题,报道并刊登了这幅作品。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山东电视台、宿迁电视台和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江南时报、宿迁日报、宿迁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陆裕臣的事迹,其作品被许多石雕爱好者收藏。

2002年2月,陆裕臣的作品《修鞋匠》人选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展,并获优秀作品奖。8月,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民俗风情博览会评奖中,该作品荣获金奖。

2002年8月,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文化报社、江苏广播电视台举办的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演出(展出)中。陆裕臣的作品《历史性的会面》、《毛泽东》、《齐白石》、《修鞋匠》等应邀参展。9月,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江苏家庭文化艺术展中,影雕《毛泽东》人像,荣获银奖,被江苏省档案局永久收藏。

2002年12月,由全国妇联、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家和万事兴”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及颁奖晚会上,中央电视台专门邀请陆裕臣及其家人到京参加节目录制,并作影雕现场表演,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的亲切接见,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为其题字留念,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文清观看并介绍了陆裕臣的家庭影雕作品,陆裕臣荣获优秀才艺奖奖杯。

“志广大而尽精微”,陆裕臣把画家徐悲鸿的这句话,作为他在艺术上永远追求的目标。他历时三年多,精心创作的大型影雕《清明上河图》现已经完成,这件惊世作品必将成为影雕艺术界的扛鼎之作。   

(郑奇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