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名称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321302000/2023-01167 分类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其他    其他
发布机构 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3-06-29
文号 宿区政办发〔2023〕13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doc
时效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宿区政发〔202313

关于印发宿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区各有关部门

宿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已经政府六届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14

(此件公开发布)



宿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进我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据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目标,着力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助推西楚文化、两河文化,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培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全力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切实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围绕生态优先、融合创新的发展定位,构建“6+2+X”战略,推动中心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提升新盛街、项王故里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新业态,深入贯彻城市更新理念,西楚文化、两河文化等融入到项目的开发中,以中国曲艺之乡为阵地,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大鼓、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高质量获奖作品唱响景区、街区,打造宿城特色的非遗+旅游品牌,实现文化赋能商业,达到融合效果;推动西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二期工程,朱海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达到质的飞跃。

力争到2025年,全区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量55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达80亿元,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达到4500元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同期GDP增速,占同期GDP比重不低于6%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融合发展机制

1.创新融合发展治理体系。一是党政统筹。成立宿城区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文广旅局,负责具体推进。二是部门联动。区发改、财政、交通运输、住建、水利、资规、农业农村等部门主动服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农业农村、科技、体育、商务、资规等部门合作,探索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定期召开产业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会议,鼓励各相关部门出台文旅产业相关扶持政策。三是运作模式。建立“1+4”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部门协助、社会投资、居民参与、专家指导,全面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辖区内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国资平台+社会投资+农民入股+专家指导方式,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相结合,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商务局、资规分局、众安集团、润民集团,各镇、街道、园区)

(二)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2.创新文旅产业要素载体。依托大运河、古黄河两河文化,引导和鼓励文旅产业生产要素聚集。以大运河文化带(宿城段)为载体,联动大运河沿线的文旅资源,以三园、三馆、两街、两禅院、一路为抓手,丰富城市休闲、滨水休闲、夜间休闲、文化创意等休闲业态,打造文旅创意集聚新空间;以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为载体,开发朱海、牛角等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强化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古黄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形成以康养休闲为主导的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精美别致的生态水廊、精彩纷呈的文化长廊、精致多元的休闲长廊。到2025年依托运河文化带和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为载体,建设大运河文化演艺等重点项目3个。(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资规分局、众安集团、润民集团,各镇、街道)

3.创新打造文旅融合产品。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培育,依托古黄河联动沿线资源打造古黄河生态休闲廊道,立足中国酒都城市名片,提升改造酒都公园,深化工业旅游融合培育天格地板,依托耿车电商产业优势打造耿车电商产业园。拓展培育一批精品项目。对现有的文旅项目进行优化提升,策划培育一批储备项目。重点对宿城区项王故里等已有文旅项目进行优化提升,引导新盛街等文旅消费融合新项目,培育朱海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省级文旅重点项目,系统提升宿城文旅产业的内涵。(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工信局、城乡统筹试验区、润民集团、耿车镇项里街道、幸福街道、)

4.提质扩容文旅消费新空间。擦亮酒都不打烊文旅消费品牌,开展文旅四季主题消费活动。支持景区景点网上预约,移动支付,提升消费便捷度、体验感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夜间文旅服务,丰富文旅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凝聚着400多年历史的新盛街,丰富两横两纵七巷文旅消费业态。进一步培育新盛街福星剧场申请2023年江苏省示范性小剧场,激发夜间文旅消费潜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争取各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和众创空间服务升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和消费动力,进一步彰显文旅消费示范作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局、区行政审批局、区财政局润民集团、项里街道)

5.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新基础。以文化、旅游共用技术为文化、旅游融合赋能,是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以全域大数据中心为载体,设置文旅大数据分析推送板块,在景区等发展数字艺术、虚拟展厅等新型文旅服务模式,推出更多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5GVR/AR+文化旅游AR+景区场景,打造虚拟赏景、虚拟导览等体验产品。强化智慧化应用支撑,系统提升全区旅游智慧化服务水平,构建涵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行业监管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决策中心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成智慧文旅平台宿城文旅,开设旅游咨询、预订、服务、游玩攻略、投诉等功能板块,打造面向旅游管理、服务、监测多场景的智慧化应用平台。创新建设数字文旅科技园区,通过数字文旅将宿城区打造成元宇宙产业集聚高地、技术创新高地、行业应用示范高地和数字政策先行先试高地,全力打响打造文旅元宇宙、发展文旅融合区品牌。(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大数据中心、润民集团)

6.构建文旅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1+5+5”文旅英才卡人才政策体系,围绕《关于深化梧桐引凤人才计划的若干政策意见》,升级梧桐引凤”“钟吾优才等实施办法,优化宿城人才10,实施宿城文化英才工程,助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人才辈出。放宽文旅产业专才刚性制约,在项目评选、职称评定等优惠政策上向文旅行业人才适度倾斜。(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文广旅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三)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发展

7.创新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提升景区文化主题建设重点项王故里、酒都公园等景区进行文化元素提升,推动文旅供给侧改革。拓展休闲业态文化维度,丰富古黄河滨水休闲街区等休闲业态,完成文化主题化、体验深度化升级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开展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创新融合文物活化利用,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将苏北大鼓、项羽传说等非遗文化融入文旅产品开发,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和生产,研发一批艺术性、实用性并举的文化创意产品,以项王故里、楚街为示范点,打造文创旅游街区。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农业农村局、润民集团,各镇、街道

8.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文旅发展理念,擦亮商旅”“农文旅金字招牌,推进生态+文旅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为契机,精塑酒文化、水文化核心价值,打造40公里长旅游风光带,串联生态旅游资源;工业+文旅培育工旅融合新亮点,积极引导天格地板、恒力时尚产业园开展工业旅游,培育宿城区工旅融合发展新典范;研学+文旅保护和利用红色文旅资源,推进彭雪枫、朱瑞将军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农业+文旅中国农业大公园、农文旅小镇为抓手,创新农旅资源开发,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康养+文旅立足生态优势,拓展健康产业链条,打造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等休闲度假文旅项目。(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农业农村局、宿城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工信局、宿城经济开发区、众安集团、润民集团、龙河镇、王官集镇幸福街道)

9.提质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的聚合,形成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文旅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旅游化升级,以各类文化设施场馆为载体,增加旅游咨询服务、产品销售等功能,丰富文旅业态。开设文博场馆文化体验线路,引导和支持区图书馆、文化馆等主体延长开放时间,联动景区形成特色文化体验线路,创新文化体验场景和内容;塑造书香宿城主客休闲空间,丰富阅读空间打造,开辟旅游景区、街区、公园、酒店等公共阅读新空间,完善覆盖城乡的总分馆一卡通体系。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文化元素,结合区大型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丰富城市书房、非遗文化体验、小型文化艺术展览等文化休闲业态,打造多功能文旅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众安集团、润民集团,各街道)

10.创新推广城市文旅品牌。提升项王故里 水韵宿城品牌影响力,宣传推广区内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积极构建与上级部门的协同营销机制,联动区内文旅企业、文旅协会组织、媒体等,共同推进全区旅游营销推广系统完善,全方位展示宿城整体旅游目的地形象。创意设计全区文旅品牌 VIS 形象识别系统,推进宿城文旅logo全面运用到景区、文博场馆、商贸街区等场所。引导智慧营销,建设宿城区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及文旅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强化联动营销,加强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区的联动,有效整合利用省级、市级等外部资源和平台,推广全区文化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大数据中心、润民集团,各镇、街道)

(四)完善发展政策环境

11.创新制定文旅融合政策。落实《宿城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内容与《宿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宿城区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融合,争取用地保障。培育国有企业参与文旅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拓宽市场进入渠道,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共同打造活力有序的文旅环境。(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局、资规分局、众安集团、润民集团)

12.构建和谐稳定市场环境。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建立文旅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平台,坚决依法打击文化旅游行业领域违规行为。强化文旅市场信用监管,完善文旅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红黑榜定期发布机制。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行服务质量承诺制度,持续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成立文旅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重点打击黑社”“黑导”“黑店”“黑车和违法违规旅游购物点,统筹开展全区文旅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文旅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广旅局、区文明办、区交通运输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3.创新建设投融资体系。针对文化、娱乐和旅游业等企业,创新投融资体系,鼓励和支持各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促进文旅消费的金融产品,开发文旅贷”“宿旅贷等金融产品,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积极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展社会资金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渠道。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文广旅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明确专人负责,主动作为、密切协同、合力推进,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和保障力度。

(二)完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健全促进全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配套出台一批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和有力措施,落实扶持奖励范围和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高质量督查考核范畴,采取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终总结的推进机制,夯实建设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