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 | ||
索引号 | 321302/2018-00230 | 分类 |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教育 通知 |
发布机构 | 宿城区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宿区政办发〔2018〕26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doc | ||
时效 |
宿区政办发〔2018〕26号
区 政 府 办 公 室
关于印发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部门:
现将《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22日
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 施 意 见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全区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践行区域一体化德育的实践主张,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格局,强化整合实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二、总体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到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区中小学基本普及,2022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2025年全区中小学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三、基本原则
1.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2.与地域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教育资源,传承和保护地域传统文化,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3.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特色创建活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
4.与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5.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6.与活动实践体验相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实施内容
(一)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二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三是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不断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二)深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丰富和拓展校园文化,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天下为公、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的道德行为。
(三)深入开展经典教育
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各学校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画经典、演经典等活动,构建经典诵读体系,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将文化艺术精华发扬光大。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深入开展“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传承和发展曲艺事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践行礼仪,努力成长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助人为乐、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小公民。
(五)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
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如春节、清明节、国庆节等,积极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广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展演活动等,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深入开展地方文化教育
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强地方区域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充分挖掘、整理地域名人教育资源,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育地方传统德育教育基地。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走访革命后代,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五、部门职责
1.加强文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宣传栏等媒介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各部门、各学校好的做法和经验。(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教育局)
2.加强课程建设,融入教材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的重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制作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数字化课件。鼓励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文广新局、区文联)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师资水平。在中小学教师招聘、选聘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专业教师的比重。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在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教师培训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文广新局)
4.加强协调联动、搭建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文联、区妇联、团区委,各乡镇街道)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参与,履职尽责,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中小学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活动的实施,确保教育实效。
2.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提供必要经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责任单位积极筹措经费。做到经费预算安排到位、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确保规范使用。
3.加强交流总结。区教育局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为各校特色活动和特色成果提供展示机会,并及时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区进行交流推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涵养润泽更多宿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