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附中宿迁分校黄海路校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目标
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重点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整体提高劳动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工作目标
1.坚持思想引领、有机融合、整体规划并实施劳动教育,推动建立体现“五育融合”理念,以劳动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2.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参与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形成推进劳动教育合力。
3.培育构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三级教师成长阶梯;遴选一批社会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争创省市级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4.大力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探索具有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
四、工作任务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两节中,拿出一节上劳动教育课,可集中或分散使用。我校结合实际加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完善地方及校本课程研修,充分结合地方传统劳动特色,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体系。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确定劳动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各校依据本校特色制定校本《劳动教育清单》,以学期、月、周为单位,对本校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清晰呈现基本目标、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等内容。
1.校内劳动
我校在上好每周至少 1 节劳动教育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校内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应安排学生完成,设立宿舍清洁、食堂帮厨、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各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竞赛,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2.校外劳动
我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
3.家务劳动
我校每周给学生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布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同时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给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每学期召开一次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三)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我校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教研部门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经常性组织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逐步构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三级成长阶梯。积极聘请思想品德优良的社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劳动教育校外辅导教师。
(五)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建设区级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也可采取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保障机制
1.强化组织保障
我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德育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
2.建构实施方案
我校根据实际,以学期为单位规划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鼓励探索“一校一案”。学生每学年完成至少1次社会服务和 1 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中考劳动教育素质综合评价做好充分准备。
3.开展劳动教育成果系列评选活动
每学年末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播活动,我校将劳动教育成果以文字、照片、短视频等形式汇成微文,在教育局网站进行推送展播;每学年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或者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每学年开展县级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与最美劳动基地等评选活动。
4.加强督导考核
我校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既要记录结果,也要记录劳动过程中的关键表现,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归档。每学年针对上述内容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5.强化安全保障
我校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要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
6.加强宣传引导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引领师生积极参与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宣传栏与班级微信群等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