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宿城视点>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乡野文化“摆渡人”丨王国祥:27年扎根泥土的守望者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9-03

“大哥,水稻长势不错啊!”近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的田埂上,戴着草帽的王国祥一边观察着水稻长势,一边和农户聊天。

1997年初到中扬镇时,王国祥这位农校毕业生连插秧的深浅都把握不准。27年里,他深深扎根于农村工作最前线,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草帽下的脸庞晒得黝黑,浅蓝色的衬衫也在日晒雨淋中渐渐泛白,他却笑开了颜。

“老表,秸秆还田补贴多会儿发啊?”在远处的田埂上,种粮大户蒋必超高声询问。“就这两天到账。”王国祥扬声回答。在中扬镇,“老表”是乡亲之间亲昵的互称。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王国祥深知“人不亏地,地不亏人”的道理。自他任职以来,农户在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谈笑风生、指挥调度的身影。

在王国祥的民情日记中,记录了一个了解民情的妙招——想要敲开农户的门,就要说农户听得懂的话,聊农户关心的事,解农户闹心的难题,始终跟农户站在一起。

“我一下午跑了三四户人家。他们一听我是管农业的,就问个不停,聊个不停。我这家刚说完农补等政策,下一家又要再讲一遍。”王国祥边走访边反思。

面对走访进度慢、简单问题重复解释的难题,王国祥收集整理了相关惠农政策和低收入农户帮扶政策,每到一家就发一份政策资料。“这样既省事,又详细。农户提出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我们既要有耐心,更要用耐心解难题,用创新破难题。”王国祥说。

作为中扬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国祥经常下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种植、养殖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的民情日记中,记录了许多致富想法,其中“瓜蒌种植”更是反复推敲的“金点子”。拿定主意后,王国祥带着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外出学习经验,回来后便开始流转土地,帮助农户联系专家前来指导。2024年,中扬镇530亩瓜蒌喜获丰收,亩均效益8000元。农户都说:“王主任的衬衫越洗越白,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年以来,中扬镇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王国祥负责配合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做好约1.48万亩高标准农田规划工作。他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向上对接、向下指导,把脚步印在每一条田埂上,把心血倾注在每一寸土地里。他不仅是政策的传递者,更是农户信赖的“自家人”。从推广良种良法,到调解邻里用水纠纷;从手把手教农户防病虫害,到深夜为滞销农产品找出路……王国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王国祥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农业知识培训活动,3年来累计开展培训活动37场次,培育出42名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年轻技术员走进田野、扎根农村,接力守护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办公室门后的草帽边沿已经磨得发白,雨靴上的泥巴还没干透,王国祥又要赶着去查看下一块田地。27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同一个姿势:身子俯向土地,双手递给乡亲。“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心里的美好愿景。”王国祥说。

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王国祥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追求,并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走下去。(张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