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奔赴宿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10位中南学子而言是一堂意义非凡、弥足珍贵的‘大思政课’。我们会践行‘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的中南校训,努力为基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日前,在2025年宿城区“百名学子看宿城”暨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中南大学人文学院的研究生白婉冰同学代表中南大学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社会实践团队说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自2016年以来已经连续开展了9届,这是宿城团区委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帮助大学生了解宿城、感知宿城、热爱宿城的品牌项目,亦是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的积累工作经验、无私奉献家乡、积极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宿城团区委聚焦乡村发展实际需求,持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广泛链接“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青年人才及社会资源,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暑期托管、产业赋能、科普宣教、文化传承等领域服务基层,以青春动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以暑期为契机,宿城团区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区委组织部和区人社局,广泛动员65家单位提供暑期见习岗位132个,与此同时,主动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暑期实践团队,共有硕博研究生及本科生近80人来宿开展人才交流和调研实践活动,他们将深入乡村发展和企业生产一线,把科技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
“那些稚嫩脸庞上忽闪的期待与隐忍的坚强,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孩童的可爱与可塑性,我们会永远牵挂着他们的成长。”在结束了为期8天的支教和调研活动后,南京大学“南书房”乡村支教团的队员们在感谢信中深情地写道。自2021年成立以来,“南书房”始终致力于推动乡村儿童课外阅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今年7月初,团队的36位南大学子首次来到宿城,怀着青春热忱与赤子之心,奔赴龙河镇、项里街道、洋北街道,与近百名乡村孩子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梦想与知识的青春之旅。
从龙河镇靳桥社区的“情绪大作战”到双蔡村的“唐诗品长安”,从项里街道项里社区的安全课堂与AI启蒙,再到洋北街道荣昌社区的几何探索与诗画相融,同学们用精心设计的课程与真诚的陪伴,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我们希望通过支教,不仅能教给他们知识,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关爱。”龙河支教队队长唐煜杰介绍,团队成员们还通过实地观察、结构化访谈及心理评估工具,深度调研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并撰写了调研报告,系统了解他们在情感需求、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及压力应对等方面的真实状态,希望可以成为当地政府后续开展青少年关爱工作的智力支持和重要参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希望在青年。“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通过一系列惠青政策和暖青服务,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宿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让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风采。”宿城团区委书记王越说道。(伏尔丹 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