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提交人大报告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名称 关于宿城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016180632/2020-00065 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报告
发布机构 宿城区发改局 发文日期 2020-09-01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关于宿城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城的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

一是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上半年,全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出台宿城“惠企15条”,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19亿元,同比增长1.6%,较一季度回升4.7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3.4%,税收占比83.8%,增速三县两区第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8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增速三县两区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回正,同比增长2.1%;实现进出口总额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增速三县两区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1.3元,同比增长3.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1%,严格控制在2%以内。

二是工业经济转型加快。上半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1.7亿元,同比增长5.2%,“2+1”主导产业总产值由一季度下降29.9%转为增长0.3%。深入实施“521”培育工程。完成兼并重组企业7个,实施千企千万技术改造项目65个,完成竣工项目20个;金蓝鹊服饰完成股改,金鼎木业、龙鸽麦粉、正祥新材料3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价值版成功挂牌;审核推荐神龙家纺上报省四星级上云企业,艾尼尔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沃绿宝进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公示名单,中江种业项目进入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公示名单,新引进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动帮助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6人,其中15人成功申报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项目,申报数量较去年增加6个。

三是项目引建火热推进。上半年,创新“云招商”“屏对屏”等招商方式,成功举办东莞、苏州等招商活动8场,共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4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7%、67.3%,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0个、同比增长114%。深入落实“1+2”推进机制,开展新一轮“五比竞赛”活动,统筹协调保进度,压实责任严督查,强化措施稳增长。实施区级重大产业项目112个和民生实事项目100个,举办省、市、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3次。“四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通过市认定新开工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179.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1.4%,完成率三县两区第一;认定新竣工项目24个,完成投资39.3亿元、同比增长54.1%。恒力(宿迁)产业园一期全面开工、通过市百亿元项目开工认定,激光智造小镇加速器主体封顶,牛仔服装产业园、欧洲科技园启动建设。

四是城乡建设持续发力。创新开展繁荣城市经济“1268”行动,全面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创新经济新业态。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6.15亿元,同比增长2.1%;33个列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75.8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吾悦广场、总投资20亿元的红星天铂购物广场全速推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上半年,全区新增生态高效农业1.59万亩,“陈集葡萄”“埠子蚕茧”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新增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5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新型农业设施35万平方米,在上半年全市乡村振兴观摩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聚力聚焦农房改善。全面启动朱李花园等11个项目建设,亲亲家园等7个结转续建项目交付使用,唐圩新型农村社区等3个项目创成省级示范,耿车刘圩、龙河董王等2个村居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农房改善工作获省绩效评价优秀奖。

五是民计民生切实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千方百计促就业稳就业,组织招聘会40场次,累计开展就业培训4508人次;为1240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43.8万元,248家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返还资金685万元;完成全区3606家企业的划型工作,减免三项保险费用共计1.14亿元。着力提升基本医保统筹水平,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龙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主体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倾力打造“学在宿城”教育品牌。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普惠园覆盖率完成57.6%,创建省优质园2所、市优质园2所;项里学校、太湖路小学、蔡集镇小学分校和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南校区顺利投入使用;成功与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宿城新区实验小学挂牌成立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宿迁上交南洋学校;罗圩乡学子王雅迪勇夺2020年省高考文科状元,是宿迁建市以来第一位省状元。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PM2.5年均浓度为48μg/m³,同比下降7.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7.6%,同比上升8.5%;疏通雨污水管道约70公里,城市建成区内5条河流已基本消除黑臭。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经济指标受疫情冲击较大。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低于目标5.4、16.7、5.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0%。二是重特大项目储备不足。截至目前,10亿元以上新签约、新开工项目均认定3个,在三县两区中排名末位;经市认定10亿元以上新竣工项目个数仍没有实现突破,是三县两区中唯一没有10亿元以上竣工项目的县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受疫情冲击,上半年餐饮娱乐业受影响最大,入库税收同比下降39.17%;入库税收50强工业企业中,近40%的企业税收负增长。在“六稳”“六保”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四是教育、医疗仍无法满足群众期盼。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短缺,“入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需求无法满足;公办医疗发展滞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口较大,全区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核酸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紧扣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折不扣抓好全年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完善疾病预防体系,抓好疫情常态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不断健全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早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施方案、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全区发热门诊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紧抓工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确保四季度投入使用。

(二)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以2020中国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为契机,加大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和强链补链、关键配套项目的企业招引力度,确保下半年再引进1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10个、4个。深入落实“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活动,聚焦“四大项目”主战场,确保恒力(宿迁)产业园一期12月底投产达效,中电建江苏激光智造项目加速器年内投入使用,润昌纺织、中欧工业自动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严格落实“1+2”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五比竞赛”活动,全力推进35个列省、列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年内楚鼎智能制造、宝尊科技、德亚新材料等项目全面竣工,确保全年通过市验收新开工项目70个以上,新竣工项目5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竣工项目不低于6个。同时,统筹做好竣工项目入库管理工作,确保投资匹配度不低于70%。

(三)激发产业转型动能,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高规格举办宿城区繁荣城市经济推介会,推动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一批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化、连锁化,招商一批总部经济项目。深入实施繁荣城市经济“1268”行动,全年新增服务业税收1亿元,新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以上,新增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0个,争创国家3A级物流企业2家以上。全力打好“521”工程收官战,加快苏升智能资产并购等6个项目重组步伐,确保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完成技改投资超千万元企业65户以上,新增挂牌企业5家以上。全速推进科技综合体、产业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组织2家以上企业申报省研发平台,12家以上企业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实现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建有率达60%以上。加快农业提质发展,年内新增高效品种面积2.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以上。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0个以上、示范合作社3家。强化品牌发展意识,年内新增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10个。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共建共享全面小康。全速推进100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八一路小学、南师附中宿迁分校黄海路校区主体工程完工,龙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投入运营,康堡城市之家、凤巢农产品智慧广场建成使用。加快幼教优质发展,加大省、市优质园创建力度,力争完成省优质园5所、市优质园2所的创建任务。深入推进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11个新建项目全部封顶、7个续建项目交付使用,搬迁群众7200户以上。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加强乡镇文化艺术中心、文化站建设,建成“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目标,确保8.06万建档立卡户和48个经济薄弱村高质量脱贫,顺利通过考核验收,与省、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关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