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在宿城”教育品牌,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耿车镇徐淮路154号。校园占地面积29648㎡,建筑面积9909㎡,拥有教学楼2幢,实验楼1幢,宿舍楼2幢,餐厅1幢。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98人,教职工6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26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6人。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优势
1.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明确,个体与学校共同发展已成共识。
2.领导班子善于管理、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执行有力。
3.教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合作,乐于奉献。
4.办学条件比较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
三、问题与困难
1.生源质量基础较弱。
2.师资队伍老龄化,存在结构、学科性缺编,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3.家教合作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4.部分办学条件设施未达规定标准。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目标任务
一、办学理念:
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办学目标:
坚持“目标引领、重点突破、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思路,实现学校向特色化、精品化的农村一流初中转型,把学校建设为“和谐校园、幸福家园、成长乐园”。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好学校意识形态管控工作和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
2.规范办学、依法治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规范招生,均衡编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不乱收费。
3.保障师生安全,确保零事故。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教学中适当增加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等内容。邀请法治副校长开设讲座,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推进师生包保、谈心谈话制度,教师每学期入户家访率不低于60%。
4.贯彻落实“六项管理”工作。加强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健康及考试管理,严控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睡眠不低于9小时,严禁手机进校园进课堂,控制教辅种类,规范图书审查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考试成绩以等级制来呈现,且不得以考试成绩来排名。
5.推进精致管理,构建特色品牌。实施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实行科室领导下的年级组负责制。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打造品牌学校,凸显楹联、体艺办学特色,2025年创建国家级楹联教育基地。
(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6.坚持德育为先,改进德育工作。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人文修养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中学生,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学生德育协作培养机制。
建立年级组德育研训模式,其中,七年级侧重于“知礼、重信”教育;八年级侧重于“诚信、守法”教育;九年级侧重于“孝心、责任”教育。
7.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和美育工作。开足开齐课程,引导学生阅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到2025年,中考综合素质优秀率不低于8%,及格率不低于50%。
落实每天“两操”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每天体育锻炼不低于1小时。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学年不少于1次。到2025年,每位学生掌握不少于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不低于50%,合格率不低于95%。家校协作开展学生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下降。
8.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与施教区内宿城经济开发区激光小镇产业园、新华居委会再生资源产业园、红卫村花卉产业园合作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4年建成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5年申报宿城区劳动特色学校。
(三)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9.深化“三学”课堂教学改革。以“三学”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新样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少讲让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意识,每节课教学目标达成率不低于学生数的80%。以七、八年级数学学科为试点,推行“导学案”教学形式。每学期举办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学习、竞争中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0.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进步比领先优秀”的理念。把学生及其家长满意度、音体美学业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纳入考核范围。
11.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倡导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育、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参与集团学校教学交流研讨,充分利用“名师空中课堂”、“城乡互动课堂”等网络便利,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学校内涵建设项目,2024年申报“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程建设”省级项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三年累计获省级奖项论文不低于15篇、市级不低于20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不低于10篇;省级在研或结题课题不少于2个,市级不少于3个。
12.进一步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帮教助学”、跟踪分析制度,实施“扶智工程”和“分层作业”,把作业设计为“俯首皆拾”(A)、“伸手摘桃”(B)、“勇攀高峰”(C)三个层次,让所有学生“有的吃”,学优生“吃得饱”。采用三年一贯、分年实施策略,七年级重培养学习习惯,八年级重均衡发展,九年级重抓两头促中间。
13.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2小时进行课后服务,作业尽量在校完成,控制家庭作业总量。每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4.培养骨干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青蓝工程”,搭建各种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推进全员聘任制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精选一批教师到区内名校学教,补齐本校学科教师短板。到2025年,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人,区级名教师1人。
1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校长、班主任、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名师工作室和国家级、省级送培计划等载体作用,切实加强名优教师培训力度。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每年培训不少于90学时。
16.打造专业化的班主任团队。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研讨主题系列。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年新增区名班主任1人、优秀班主任2人。
17.全面实施教师评价改革。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完善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完善《耿车初中教师评价改革方案》,构建多劳多得、科学评判的考核机制。将教师评价考核结果运用到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方面,以改革促发展。
(五)改善办学条件和信息化水平
18.推进校舍和教育教学装备建设。积极申请“改薄”资金,改扩建厕所3个,增加蹲位40-50个,新建学生浴室2个,拟新建多功能综合楼1幢,改建劳动教室、史地教室各1间,重新修缮塑胶跑道。更换校园广播系统1套,添置周界报警器1套,新增图书10000册,更换微机室学生电脑50台,更换班级多媒体15套。
19.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升级网络带宽至1000M,接通班级及专用教室网络,实现“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常态化应用。2023年实现“三个课堂”按需应用,创建为省级智慧校园,2024年实现“学在宿城”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2025年实现AI智慧课堂应用。积极参与“宿城E课堂”活动和“智慧教育应用”专项教师培训,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显著提升。
第三部分 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集体建设
推进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政治执行力。压实领导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定校纪校规,规范管理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一)构建四个平台
1.网络平台。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名师工作室”、资源库、“三个课堂”、“学在宿城”智慧教育云平台等,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
2.展示平台。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做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为广大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3.交流平台。邀请名师大家跟进指导,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区内外名校考察、学习。
4.科研平台。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高效、生态课堂。
(二)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1.知识结构。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2.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学生管理、学科德育、课程设计开发等各类教育教学能力。
3.品格结构。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理论意识。
第四部分 组织保障
一、制度保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奖惩机制,重大事项实行“三重一大”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逐步完成各项设施设备的配套。
三、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政、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监督保障
每年对发展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邀请责任督学、教育专家,鼓励学生及其家长监督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任务表
项目 |
2022—2023年 |
2023—2024年 |
2024—2025年 |
校园建设 |
1.实施校园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2.实施教学楼、实验楼、男生宿舍楼屋面防水维修工程。 3.实施食堂升级改造工程; 4.改建绿地500㎡,改造停车场3处。 |
1.改造运动场及跑道; 2.改建男女生宿舍院墙150米; 3.新建2个学生浴室; 4.改建劳动、史地教室。 |
1.对校内健身器材进行升级改造; 2.新建一幢综合楼1200㎡; 3.打造精品立体化绿地2处; 4.新建厕所150㎡。 |
教师队伍 |
1.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计划; 2.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5对; 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现象; 4.区级综合表彰或单项表彰3人次,市级2人次; 5.培养区级骨干教师2人,骨干教师每百名学生不低于1.5人; 6.教师综合满意度不低于85%。 |
1.加强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2.体艺专任教师的师生比达到1:150; 3.区级综合表彰或单项表彰3人次,市级2人次; 4.培养区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1人,区名班主任1人,骨干教师每百名学生不低于2人; 5.教师综合满意度不低于90%; 6.培养2-3人开设区级专题讲座。 |
1.规范师德师风建设,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现象; 2.配齐理化、地理、美术等专业教师,引进2-3名高学历年轻教师; 3.体艺专任教师的师生比达到1:100; 4.区级综合表彰或单项表彰2人次,市级1人次; 5.培养区骨干教师1人,市级1人,区名教师1人;骨干教师每百名学生不低于2.5人; 6.教师综合满意度不低于93%。 |
质量评价 |
1.积极探索各学科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体系; 2.义务教育标准化监测达标率≥90%,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格率≥85%,中考综合素质优秀率≥6%、及格率≥40%; 3.中考综合素质全区排名不低于第8名,所有学科不低于全市110名。 |
1.树立“尊严比金钱重要,进步比领先优秀”的理念,音体美学业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纳入考核范围; 2.义务教育标准化监测达标率≥9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格率≥90%,中考综合素质优秀率≥7%、及格率≥45%; 3.中考综合素质全区排名不低于第8名,所有学科不低于全市105名。 |
1.管理高效协调,学风浓郁纯正,教风高雅先进,校风昂扬奋进,科研成果丰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价中的占比; 2.义务教育标准化监测达标率≥95%,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格率≥95%,中考综合素质优秀率≥8%、及格率≥50%; 3.中考综合素质全区排名不低于第7名,所有学科不低于全市100名。 |
教育教学 |
1.申报及开展省级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2.探索“三学”课堂教学改革,少讲让学,力争形成“教师特长发展、学科特色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新格局;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 4.启动名师培养工程; 5.出台《耿车初中教师评价改革方案》; 6.组织家长开放周活动; 7.组织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活动;
|
1.进一步打造交通安全基地; 2.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3.申报及开展省级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程项目建设工作; 4.开展教学五个“十佳”评比活动; 5.“导学案”试点推广; 6.开展校际结对、跟踪听评课、教学研讨活动; 7.申报排球特色学校; 8.组织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活动; 9.申报名师工作室。 |
1.创建国家级楹联教育基地; 2.申报区级劳动特色学校; 3.落实并完善《耿车初中教师评价改革方案》; 4.常态化开展教学评比、教学研讨等活动,开展教师业务展示活动; 5.利用“学在宿城”智慧教育云平台、AI智慧课堂、“宿城E课堂”等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6.三年累计获省级奖项论文≥15篇、市级≥20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省级在研或结题课题≥2个,市级≥3个。 |
学校管理 |
1.制定符合校情的发展规划,确立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和谐校园、幸福家园、成长乐园”;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六项管理”; 4.规范招生、均衡编班、体现教育公平; 5.常态化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6.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推行科室领导下的年级组负责制。 |
1.深入推进精致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实现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作风管理、环境管理的精细化; 2.进一步提升领导集体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政治执行力; 3.建设体现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4.每周定期加强安全教育,常态化组织安全演练,确保安全零事故, 5.进一步实施暖心工程,无学生辍学。 |
1.凸显楹联教育和体艺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有较高声誉与办学特色的精致管理示范学校。 2.内涵建设成效明显,以项目和特色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3.创建为全区温馨校园和安全校园; 4.常态化实施“六项管理”,学生养成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5.课后服务及社会满意率达95%以上。 |
教育装备 |
1.更新体育室部分器材;; 2.添置图书3000册; 3.添置心理咨询室部分器材; 4.打造4间城乡互动教室。 |
1.更新微机室学生电脑50台; 2.增添校园监控高清探头30个; 3.添置周界报警器1套; 4.扩容接入500兆光纤宽带; 5.更新校园广播系统。 |
1.添置图书5000册; 2.配足配齐心理咨询室器材,添置实验室部分实验器材; 3.扩容接入1000兆光纤宽带; 4.更新班级及专用教室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