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耿车初中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时间: 2024-10-17 11:41

为深入贯彻落实《宿城区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美育浸润行动的组织领导,提高工作实效性,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美育浸润行动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

长:孙修永

副组长:陈兴波韩家兴

员:王全 母昌全 黄海燕 张允 杨丽 杨小青 各班主任

二、主要任务

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美育育人环境。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2024年—2027年,利用四年的时间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优质美育资源库初步建成。学校美育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美育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显著提升,力争建设12个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打造35个特色鲜明的艺术社团,争创区级美育教育示范校。

(二)年度目标

2024年度目标: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开齐开足,配备专职教师,组建艺术社团;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梳理学校美育资源,着手筹备优质美育资源库。

2025年度目标:优化学校美育育人环境,提升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着手建设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初步建设优质美育教育资源库,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逐渐提高,教师美育素养稳步提升。

2026年度目标:学校美育育人环境建设初步形成特色,美育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跨学科美育教育凸显亮点,优质美育教育资源库基本建成,学校美育氛围浓郁,师生人文素养显著提高。

2027年度目标:学校美育机制完善,美育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美育氛围更加浓郁。建成源库较为丰富的优质美育资源库,建成35个特色鲜明的艺术社团;形成12个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力争区级美育教育示范校。

四、工作措施

为圆满完成美育浸润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以下工作措施,严格落实。

(一)统筹谋划,完善美育育人机制

由体卫艺处牵头,结合教务处、政教处、音体美学科教研组,在梳理分析学校美育教育建设、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宿城区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和当前学校美育教育实际情况,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美育教育工作机制,明确各处室职责,制订详实、可操作性强的年度工作计划,按部就班开展美育浸润行动。

(二)突出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美育教育质量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尊重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提高参与度,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开展跨学科美育教育,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浸润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每学期末开展一次美育教育优秀成果展,展示艺术学科课堂教学、教研和跨学科美育教育的突出成果。

(三)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一是积极向教育局争取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专业教师来校交流授课;二是加强现有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师培训,通过校本教研、校级交流、教学比武等方式,开阔教师眼界、提高专业能力,鼓励、支持艺术学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三是聘请外校(区外)艺术学科专家来校讲座,指导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四是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教育融汇于各学科教学中,并定期开展学科美育渗透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五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范畴,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2025年初,由教务处推荐在艺术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着手建设学校名师工作室,形成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将研究成果在全校乃至全区推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普及活动

一是组建艺术类社团(兴趣小组),利用艺术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各个班级结合本班学生艺术特长开展全员参与的艺术活动,学校每学期中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展示展演活动,并评选出艺术教育优秀班级;三是学校鼓励师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品味高雅、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艺术作品展示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文情怀。

(五)探索美育多元化评价方式

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打破传统的终结性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尝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健康向上优良品格。由教务处负责制订多元评价的评价标准,于202512月份完成。

(六)以数字技术赋能美育教育,加强美育资源建设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探索运用云展览、数字文博等开展艺术教育的新渠道,促进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丰富学生艺术体验,提高艺术课程教学效率。由教务处牵头,政教处、总务处配合建设学校美育教育资源库,将艺术课程教育、各学科美育渗透教育过程中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教学课件、经验交流、工作总结、课题研究资料和学校开展艺术活动的优质过程性资料纳入资源库,不断积累美育教育资源,为学校美育教育持续、高质量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七)积极利用社会、家庭等美育资源

充分利用本地区文化资源,通过研学旅行等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红色教育、爱国爱家乡教育。积极与本区文化部门、艺术团体联系,聘请专家到学校指导艺术活动。挖掘学生家长中有艺术特长的人员,义务到学校辅导学生社团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共同促进学校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八)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氛围

在现有基础上,合理规划学校美育教育环境布局,充分发挥广大师生智慧,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形成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格调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同时,要充分利用橱窗、电子屏、校园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广泛宣传学校美育活动开展、优秀成果、社会影响等,使美育教育时时、处处潜移默化滋润广大师生心灵,激励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梳理当月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适当调整工作计划。同时,学校将美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班主任及教师年度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利的教师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

(二)加强宣传。各班要高度重视“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意义,要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板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知晓此项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美育教育活动。同时,各班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家长群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美育浸润行动”,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家校合力,扩大社会影响。

(三)及时总结。各班主任要及时总结班级开展“美育浸润行动”中的经验方法向德育处汇报;政教处每学期末要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向全校推广,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并整理形成“美育浸润行动”专项档案,丰富学校美育教育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