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民生公益 > 乡村振兴

名称 “乡村振兴保”为宿城居民筑起返贫“防火墙”
索引号 01618078X/2021-00108 分类 乡村振兴   其他    其他
发布机构 宿城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1-11-22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乡村振兴保”为宿城居民筑起返贫“防火墙”

“根据你家的情况,宿城区‘乡村振兴保’可以为你报销医药费3万元。这些材料我们拿回去审核,争取将这笔救助金尽快打到你银行卡上……”11月18日上午,家住宿城区中扬镇富康佳苑小区的周先生,听到社区干部介绍后激动不已。原来他妻子去年身患癌症后,至今已花费9万多元在治病上,一家6口人现今只有儿子上班,生活困难。“现在这政策真是好,这3万元钱可帮了我大忙,老婆可以继续就医了……”周先生说。

乡村振兴正当时,追梦路上再出发。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宿城区聚焦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创新思路、大胆探索,积极谋划实施“乡村振兴保”救助政策,为宿城区居民筑起返贫“防火墙”。

政府拿出500万元作为公益基金

据宿城区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科科长李耀武介绍,为深入贯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要求,有效防范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常态化监测、快速反应和帮促救助,结合宿城区实际,他们推出“乡村振兴保”。记者了解到,宿城区从财政拿出500万元作为“乡村振兴保”公益基金。基金实行专账管理,按季度结算。“乡村振兴保”救助对象包括农村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人口和具有农村户籍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易致贫人口。“乡村振兴保”救助对象不事先识别、不事前确定。原则上按照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设监测线,分两类人群进行帮促和救助,第一类人群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含8000元)的家庭。第二类人群为:家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至14640元(低保标准的2倍)的家庭。

因病、因学、因灾、意外事故可救助

究竟什么样的人群可以得到“乡村振兴保”的救助?救助标准又有哪些?李耀武介绍,市民因病、因学、因灾以及遇到意外事故时均可以获得政府救助。救助对象分为不同群体,救助金额也有所区别。因病救助分为两类人群,其中第一类人群: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商业补充保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众筹等各类补偿后的剩余自付医疗费用以0.5万元作为起付线,纳入救助范围,经核查认定符合条件的,自付费用扣除0.5万元,剩余自付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按照30%比例发放救助金;1万元至3万元的部分,按照50%比例发放救助金;3万元及以上的部分按照70%比例发放救助金。最高不超过3万元;第二类人群: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商业补充保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众筹等各类补偿后的剩余合规自付医疗费用以0.5万元作为起付线,纳入救助范围,经核查认定符合条件的,自付费用扣除0.5万元,剩余自付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按照30%比例发放救助金;1万元至3万元的部分,按照40%比例发放救助金;3万元及以上的部分按照60%比例发放救助金。最高不超过3万元。

因学救助也分为两类全体,其中第一类人群:子女就读高中以上学段,在校期间,除享受其他教育资助政策外,高中(含职高、中专)学生每人每年救助0.1万元;大学(含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救助0.2万元;第二类人群:子女就读高中以上学段,在校期间,除享受其他教育资助政策外,高中(含职高、中专)学生每人每年救助0.05万元;大学(含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救助0.1万元。

因灾救助中的第一类人群:自然灾害类,通过人身财产意外保险等其他补偿、救助、赔偿后,以2万元作为救助起付线,剩余损失在1万元及以下的按50%比例发放救助金;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20%比例发放救助金,每户最高不超过3万元。第二类人群:自然灾害类,通过人身财产意外保险等其他补偿、救助、赔偿后,以5万元作为救助起付线,剩余损失在1万元及以下的按50%比例发放救助金;1万元以上的按20%比例发放救助金,每户最高不超过3万元。

意外事故类第一类人群:因意外事故造成人员致重残或死亡的,除其他救助、补助和赔偿后,致重残的按每人0.5万元发放救助金,死亡的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救助金;第二类人群:意外事故类,因意外事故造成人员致重残或死亡的,除其他救助、补助和赔偿后,致重残的按每人0.3万元发放救助金,死亡的按每人0.5万元的标准发放救助金。

“乡村振兴保”筑起了返贫“防火墙”

今年6月,宿城区正式出台《宿城区“乡村振兴保”工作实施方案》,7月15日,宿城区乡村振兴局与保险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乡村振兴保”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宿城区“乡村振兴保”是宿城区乡村振兴局出台的一项保障返贫致贫的救助政策,为有效防范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常态化监测、快速反应和帮扶救助。该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统筹资金,将辖区内农村存在的易返贫、易致贫低收入群体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救助和精准帮促,在易返贫、易致贫群体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助力其创业增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宿城区‘乡村振兴保’政策出台后,镇政府专门组织各村会计进行系统培训,让我们全面了解该救助政策的内核。回来后,我们广泛宣传,让所有居民都了解到这个惠民政策。针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我们及时登门走访,并将材料尽快上报审核,让救助尽快到位。”中扬镇毛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肖学莲说。

“今年69岁的老党员杨玉春,因突发脑溢血看病花去不少钱。虽然他家不是建档立卡户,但根据‘乡村振兴保’标准,他家正在申报建档立卡边缘户,同样可以得到救助。目前材料已经上报,保险公司正在审核。”肖学莲说,“乡村振兴保”为返贫人员稳稳筑起一道“防火墙”。

李耀武介绍,实行“乡村振兴保”救助政策,是宿城区深入贯彻上级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乡村振兴保”救助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全区已有251户低收入户申请宿城区“乡村振兴保”,通过核实,已救助219人,发放救助资金约70万元,有效防止了低收入户返贫风险。

“‘乡村振兴保’政策落地后,我们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户、宣传到人,组织属地和承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筛查和申报,同时严把审核关,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享受到实惠,做到应保尽保,筑牢返贫致贫防线。”李耀武说。

相关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