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sczxtg@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宿城视点

警惕养老诈骗|23万养老金突然“蒸发”,家有老人需防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5-19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需要陪伴、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个别老年人被骗子的热情体贴所打动,沉浸于“投资养老”“养老保健品”等美梦中。

以案说防范

“你惦记着它的利息,他却在想着你的本金。”年过七旬的市民许先生在2019年听信他人介绍,办理了一家公司的理财业务,并陆续“投资”。

期间,许先生先后共“投资”了23万多元的养老钱,一开始还算比较顺利,每个月都会有本息入账,且逐月递增,第一次收入500元、第二次涨到了2790元、第三次进账4700元......每天看着资金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多,许先生满心以为自己遇到了发财捷径,可对方在返回16000余元后,突然就不再返还了。直至近期,其子女看到公安部门发布该项目涉嫌非法集资的警情通报后,才恍然大悟。

无独有偶,市民丁先生听说投资可以领商品,也参与了其中。结果前期投钱时,还有返利,在投入2万元钱后,再没有任何返利,连本金也不见了踪影。感觉自己被骗后,丁先生也和一起参与投资的朋友报了警,并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

诈骗花样百出,很多新套路让年轻人防不胜防更何况是老年人呢?如何帮助老年人睁大雪亮的双眼,识破一个又一个的骗局呢?赶快行动起来,及时学习、了解防诈知识,一刻也不能耽搁。

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

1.打着养老旗号非法集资。诈骗分子以投资养生乐园、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等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体“加盟投资”,使一些老年人投入养老钱。

2.以投资虚假项目非法集资。诈骗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旗号,有些甚至带老年人“实地考察”项目,案发后老年人才明白诈骗分子带其实地考察的项目根本不存在。

3.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集资。诈骗分子以帮助老年人理财为名,打着“保值升值”、“委托理财”等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初期按时足额兑现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秘密转移资金潜逃。

防诈骗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投资前要和子女或朋友商议,子女要加强风险意识,多与老人沟通交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