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围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教育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近年来,宿城区深入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以均衡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城乡一体,保障优质资源“全覆盖”。规划布局,优先保障,拓展优质资源宽度。推进“2298”民生工程建设,改扩建一批乡村学校,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以“他山之石”补短强弱,通过教师交流培训、合作办学等方式,深化与苏州吴中区的教育合作;不断完善区域内城乡、校级教师交流制度,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作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形成城乡校际交流、城区校际交流、农村校际交流和教育集团内部交流4种教师校际交流格局。
聚焦扩优增效,注重质量提升“全过程”。深化1+N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市实小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集团薄弱校提优师资、补齐短板;实施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推动蔡集中小学、龙河中小学等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新优质学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增加素质教育厚度。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开展情况,对全区中小学开展办学督导评估,强化督导推动学校五育并举全方位育人,进一步促进学校规范办学水平;注重体教融合,全面落实体育家庭作业和寒暑假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开展阳光大课间、运动会、三大球联赛活动;培根铸魂育人,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推进《“三个课堂+AI”构建区域教育联盟均衡发展生态》,《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区域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研究》,《“AI+教学评一体化”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研究,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进省级智慧教育样板区示范区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综合改革“全方位”。评价改革,注重内涵,提升办学质量效度。持续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完善以师德为基础,以业绩为导向,重岗位、重贡献的教师评价与绩效激励机制;规范办学,控辍保学,增强学生关爱力度。坚持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初中“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对口派校、随机派位和区域统筹相结合”。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躬耕教坛培育名师。优化“54361”师训平台,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名师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领军型教育人才;推进“三学”课堂教学改革,着力破解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特色课程流于形式、学生难以学足学好等问题,实现“减”有方向、“加”有质量。